佛法真義「悟」

文/星雲大師 |2016.08.06
2110觀看次
字級
戶外跑香,讓坐香時能更安然地調心。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人生有很多的迷,產生許多的問題疑惑,不能解答;假如「悟」了,什麼問題都懂得、都明白,你說成佛還有什麼困難呢?因此,自古以來禪師們只求開「悟」,不求成佛。

有人把「悟」看得很玄妙、很困難,其實悟也有層次。我們平常求知識,我懂了、我明白了,這也是一種悟。佛法講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你要提起疑情,要有問題;有了問題,才能啟發思想,才能產生智慧,問題才能解決、才會懂了,這才是開悟。

世界上好多的科學家,如: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發現地心引力的牛頓,發現電的富蘭克林,這些發明、發現也是悟。不過他們悟的都是世間法,是一套貢獻世人的學問理論,還是點滴的悟,不像禪門的禪師們大徹大悟,悟到人「生從何來,死到何處去」。

修道者悟道了以後,不管多久以前的事情,都會向他集中而來,不論再遠的地方,也都一一浮現在他的眼前。因此,一個悟道者,時間上,過去、現在、未來,都在他的一念之間;空間上,東、南、西、北等十方世界,在他也只是方寸之間,當下他就擁有了虛空三千大千世界。

宋朝蘇東坡曾經做過三首詩偈來表明參禪悟道的三個過程:

第一個階段尚未參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從分別心上建立的虛妄認識。

第二階段是參禪尚未開悟的心情:「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物,廬山煙雨浙江潮。」進入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時是透過智慧看到的山水,它已不是本來的樣子。

第三個階段即是悟道後的心境:「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去除了內心貪求執著後,體會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此時見到的山水已是我心內所流露出來的智慧活泉,能以平常心看待了。

悟道一念 擁有三千世界

所以無論出家、在家的修道者,不必去求消災免難,應該要求開悟。人家說「一醉解千愁」那是個迷的世界;「一悟明大千」才是一個證道的境界。

我們拜佛要求開悟,念佛要求開悟,做善事要求開悟,參禪當然也要求開悟。悟是學佛人應有的一種希望,人生最苦的事情就是迷惑,在迷惑裡面生生世世,世世生生,沒有「了生」;假如悟道了以後,那真的是生也好,死也好,他都能明白。

六祖惠能大師不識字,但是他開悟了;太虛大師十九歲在普陀山閉關,他也沒有上過學,他開悟了。當今學佛的人,開悟的還是很多,只是他自己不好說,也沒有人為他印證;不像過去佛世的時候,哪一個弟子開悟了,佛陀一聽,只要你一開口,他就知道你有沒有開悟?一印心就知道你悟境如何?

今天佛教的行者,不要把「悟」看成很困難的事情,開悟不是難事,有修有德,有修有證,開悟不為難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