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人口大國 得牌小國

 |2016.08.05
1281觀看次
字級
印度欽奈的大學生4日臉塗里約奧運會徽,為印度代表隊加油。圖/法新社
印度單人雪橇選手克沙萬在2010溫哥華冬運的滑道上練習。由於印度欠缺練習設施,克沙萬在印度時,是在道路上練習雪橇。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報導】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但在奧運場上,人均得牌數卻是世界最低。表現最好的一次是2012倫敦奧運,共贏得12面獎牌,人均得牌數是2億人1面獎牌。

2008北京奧運,印度獲1金2銅。此前,印度最多只拿過1面獎牌,連運動小國加勒比海島國格瑞那達或牙買加也比不上,這兩國的人均得牌數是每20萬人1面獎牌。

為什麼印度的運動表現不如人?財源是一大原因。儘管印度有許多億萬富翁,也有耗費鉅資的太空計畫,印度的人均收入仍屬於窮國,體育也不是政府的政策主力。

克沙萬(Shiva Keshavan)是單人雪橇選手,曾兩度以印度唯一代表選手的身分參賽冬季奧運,且2014俄羅斯索契冬運時,他還不曾獲得政府補助,是以群眾募資的方式前往。

缺乏政府經費,也逼得克沙萬必須以令人傻眼的方式練習。印度沒有可供練習單人雪橇的設施,他只能自己動手為雪橇裝上輪子,在喜馬拉雅山區的道路上練習。

單人雪橇的速度很快,練習時他常以100公里的時速與公路上的轎車、大卡車爭道。

「我一度沒有錢練習,也沒有錢去比賽,所以我只好開始找企業贊助。我問了100家公司,才有1家願意出資幫助我。」

印度奧會坦承對運動員的支持不足。但除了沒有錢或沒有組織支持,印度體育表現不佳還有其他原因。

印度奧會主席表示,體育向來不是印度人最重視的事情,即使在運動員的家庭中也是如此。「跟教育相比,體育並不那麼重要。」大多數的印度家長會鼓勵孩子選擇會賺錢的行業,例如牙醫或會計師,而非奧運選手,因為運動無法賺錢養家。

有鑑於此,印度的私人企業開始介入贊助體育發展,效法澳洲和英國,藉由投資體育人才的篩選與訓練計畫,大幅提升得牌數。據估計,英國2012奧運每面獎牌的成本是450萬英鎊(約台幣1億9000萬元)。

現在,印度短跑女將錢德(Dutee Chand)獲得印度運動公司「央格魯獵牌」(Anglian Medal Hunt)的贊助。該公司致力於幫助經濟與訓練環境有困難的選手,期待假以時日,他們能為國家奪牌。

今年在里約奧運,印度將派出有史以來人數最多、訓練最完善的團隊,希望能不負世界人口第二大國的重望,成功奪牌。

錢德說:「我們從未在短跑項目上奪牌,若老天幫忙,我可能晉入決賽,抱回1面獎牌。」果真如此,錢德也將在印度運動史上留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