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票房透明化 拉拔電影製片業

執筆人: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 |2016.07.18
1382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馮建三

政大新聞系教授

上周四(十四日)文化部長鄭麗君與電影人會談後,「決心落實票房透明化」。這就是說,直到現在,台灣一年到底有多少人次看什麼電影、總計票房有多少,還是不完全清楚。

相關統計者無計可施,只好將已經電腦化計算的台北市票房,乘以二、三或約略的數字,當作是全台票房。個別電影則命運有別,好萊塢大廠控制的鴨霸大片可以吃香喝辣,獨立片商或國人自製的電影,吃鱉居多。

由於統計失準,原已偏向大發行廠的票房分配、對拍片者的不公正為之加劇,最嚴重的情況是戲院「偷票房」,致使拍片者損失重大。

去年有戲院業者吹哨子,挺身糾正這種現象,竟「遭黑道圍毆」。

另外,有不少國家抽取票房作為電影基金,假使票房失準,基金的規模就要縮水。比如,除百分之三點三營業稅,中國大陸另以票房百分之五作為電影基金。兩年多前的報導說,對岸「偷票房」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到四十之間,上周則稱是百分之十到二十,若以最低的百分之十計算,去年電影相關的公共投資,損失就有二點二五億人民幣。

據陳清偉說,香港從一九六八年開始創建,至一九七一年起,「港產電影票房總算有完整的數據」。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這個成績是怎麼完成的,應該值得兩岸關心電影市場秩序的人學習並弄個清楚。與此同時,電影票房的黑箱也是機會,可以讓我們先行釐清認知,然後設法提高公權力的效能。

首先,如果香港及其他相仿社會(國家)的例子是真的,那麼電影票房的透明是不是需要公權力介入,就成為問題。反過來說,假使不需要公權力費心,就能準確得知票房的條件不存在於台灣,那麼,我們別無選擇,一定要請政府介入。很多關心電影的人批評台灣存在「點數戲院」,片商與戲院依據事先約定的方式,而不是以票房作為分帳比例,是一種前現代的現象,這個說法曾舉《看見台灣》為例,指全台有電腦連線的戲院有兩億票房,拆帳後片商拿八千萬,但該片在所有點數戲院僅得六百萬。

真的是這樣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政府及業界應該廣泛與深入調查這是特例(如同小投資的電影而賺大錢),或者是常態?哪類戲院是強勢而濫用市場地位,除了這種濫用或貪婪,還有哪些原因使得業界不依票房分帳而要事先約定,這種約定對製片者是否一定不利?事先約定與事後分帳,可以並存還是相互衝突?

其次,南韓建立票房電腦連線統計的作法,台灣是不是能夠沿用,或予以轉化?阿里郎在一九九六年七月施行新法,規定所有戲院必須放映一百四十四天韓片,但加入全國電腦網路計票系統者,可以減少二十天。台灣的製片業有歷史沉痾,無法照辦,但該配套作法仍可參考。

再者,電腦連線之外,若要減少偷票,可能得禁止戲院將戲票與其他產品(如戲院食品、套票…)搭售,且查票資源的投入不能少。對岸的「華誼兄弟」據說一年投入超過千萬人民幣,華夏電影發行公司與中影集團在二○○九年中國大陸開始建設電腦計票系統時,在全中國大陸有超過一千一百五十六位全職的監票人員。

最後,票房透明與電影製片榮枯沒有必然關係。香港似乎早就有了準確票房,如前所說,但二○○四年以前香港片壓過好萊塢,港片低則五成,高則占有超過八成的全港電影票房,其後加上與中國大陸合製的電影也「僅」有二至三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