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你我他 《奧斯陸少年有點煩》

文/李濠仲 |2016.07.02
1185觀看次
字級

阿絲洛霍姆(Aslagu Holm)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時間,和我居住在挪威的那些年有部分重疊,因而片中幾幕場景,讓人倍感親切。原本我以為,那是因為腦海中過往怡然自得的北國生活,隨著眼前熟識的畫面再一次滾滾泛起,我才會為這悠悠記述的影像版家書那般悸動。

沁涼的海濱、紅褐色的木製船屋、鋪枕在市區巷弄間崎嶇不平的石磚路、年代久遠的維多利亞式公寓建築,及至覆滿全城的靄靄白雪,還有挪威人那特有的彈舌發音,皆與那段斯堪地那維亞流寓歲月的回憶若合符節。

直到電影謝幕的數小時之後,才漸次篩洗掉一段自我陶醉的異域風情,以一個規規矩矩的觀眾,重新回味這部紀錄片的過程點滴。我發現,那反倒令我獲致了直接從它而來的感動。

阿絲洛霍姆將兩個兒子十年來的成長,濃縮表現在這一百分鐘的紀錄片裡,又不至遺漏任何有意義的環節,每一處,且還折射出我對北歐社會關於人格教養的真摯讚許。他們教導小孩學習尊重他人的方式,看似是以率先尊重自己的孩子為開端;和子女之間縱有價值差異,父母倒也不會以其權威地位迫其就範。他們視子女為獨立的個體,顯然打從小孩出生的一刻就打算這麼做,學校教育重視每一名學員,並非如牧羊般地以制式的條規對其指揮號令。

這是我純然以一個台灣父親的角度,在看完這部略帶抽象、隱晦表現方式的紀錄片後所接收到的訊息。阿絲洛霍姆十年累積而成的作品,其間深遠的寓意當然不僅於此,觀者也將各有所獲,無論如何,我相信它已間接透露出足以代表眼前這座新興王國的文明養分。

在均質性極高的社會,阿絲洛霍姆一家,確實就如同我在挪威那段時間所認識的許多挪威家庭。比方說,他們會要求自己的子女去思考生命中關於「存在」的問題(電影中提及的一段對白),儘管那是近乎哲學層次的探究,但也許他們認為少不更事的子女,必然在中學階段(十四、五歲左右)就得學習自我解惑。於是,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挪威人的傳統成年禮,會是在他們十五歲生日那天就盛大舉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