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許偉庭 紓壓沏出茶人生

羅智華 |2016.06.28
4222觀看次
字級
許偉庭鑽研茶葉文化與歷史脈絡長達十幾年,聚精會神的泡茶神情令人印象深刻。圖/記者羅智華、許偉庭提供
南華大學自然生物科技系教授許偉庭不僅是大學教授,還具有茶道師、評茶師與製茶師等多重身分。圖/記者羅智華、許偉庭提供

文/記者羅智華

圖/記者羅智華、許偉庭提供

燒開水、熟稔地將茶葉撥進壼內,坐在木桌前的南華大學自然生物科技系教授許偉庭,正聚精會神地泡著他眼前的茶,短短幾分鐘,一杯茶香四溢的好茶立即端上桌,令前來拜訪的品茗者喝了唇齒留香、讚不絕口。令人難以想像平常在高等學府任教的他,竟已鑽研茶葉文化與歷史脈絡長達十幾年,更因此開展出多采多姿的品茶人生。

擁有深厚茶學專業知識的他,不僅是大學教授,還具有茶道師、評茶師與製茶師等多重身分,他所種植烘焙的茶葉更在阿里山高山茶競賽中拔得頭籌、多次在茶葉評比獲獎,成為愛茶人眼中不折不扣的「茶博士」,只要一說到茶就會想到他。

研究茶文化 學術放鬆之道

很多人好奇一位大學教授怎麼會與茶葉有如此深厚的因緣?談起與茶葉的結緣,大學起就讀中正大學並一路攻讀到博士學位的許偉庭說,這其實是一段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過程,當年他是個剛從台北都會區南下來到嘉義求學的異鄉學子,因為第一次到南台灣,為了多認識在地環境,時常和同學騎車往阿里山跑,每次行經阿里山公路時,都會聞到氣味芬芳的濃厚茶香味,讓向來好奇心十足的他萌生一股想要「一探究竟」的念頭。

一日他按圖索驥,一路循著茶香找到位於阿里山公路旁的製茶廠,製茶廠那時正在烘焙茶葉,他好奇茶葉為何聞起來如此芳香,向前跟老闆詢問箇中緣由,幸好熱情的老闆不但沒拒他於千里之外,還耐心告訴他茶葉製作過程與相關歷史,就此開啟他對茶葉的初步認識,成為幫助他探索茶文化脈絡的第一位老師。

「從那時起,我就對茶葉深深著迷,只要一有空就會翻閱茶葉史相關書籍,即使是攻讀博士班時也不例外。」許偉庭笑著說,不少同學當時都納悶博士班課業壓力如此沉重,他怎麼有辦法一邊念書還一邊研究茶葉文化,其實對他來說,這反而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每當他做研究做累了,就會放下手邊的原文書籍,開始沏一壺茶,順便翻閱茶葉書籍,當茶的溫潤滿溢口中,一天的疲累也就此煙消雲散,因此鑽研茶道成了他學術之路上的放鬆之道。

奇想創新 研發咖啡葉茶

有趣的是,學術與茶道兩者間也發揮相輔相成的功效。因為擁有理工科學背景,許偉庭也發揮所長進行茶葉的實驗與分析。像是有不少人因擔心喝了茶後,晚上會睡不著覺,為幫助大家都能安心喝茶不失眠,他利用化學分析研發出獨一無二「低咖啡因茶葉」,成為國內成功研發出此茶的第一人。

他談到,會用咖啡枝葉來製茶其實是突發奇想的創新成果,因為他經常在山上看見咖啡農民將修剪過後的咖啡枝葉丟棄在地上,心想說不定可以拿來製成茶葉,沒想到經過實驗與製作後,不僅成功降低九成的咖啡因含量,抗氧化力更比一般高山茶多出好幾倍,還保留了兒茶素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分,喝起來滋味芳香,也因此讓「咖啡葉茶」成為品茶人的另一種選擇。

學生體驗製茶 技能加分

不只鑽研茶文化,追求完美的他更進一步成了茶農,在阿里山租下茶園,從茶葉的栽種、採摘到焙茶等程序皆參與其中,希望藉此提升茶葉品質。此外,他更在南華大學開班授課,親自帶著學生上阿里山體驗DIY的製茶過程,也藉此賦予學生未來投入茶產業的相關技能,為日後的職場競爭力加分。

「我期盼有一天能將台灣茶推上國際舞台,讓世界各國的人都喝得到台灣茶的好滋味。」許偉庭語重心長表示,台灣是世界上重要的產茶區,但名氣卻不如英國品牌或大吉嶺等地的茶區,其實只要把關好茶葉品質、強化行銷策略,台灣茶是很有實力與其他茶區一較高下,而這也是他接下來想要完成的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能讓台灣茶的金字招牌名揚海外、流傳千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