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會佛 7國賦學達人訪佛館

人間社記者吳秀麗大樹報導 |2016.06.21
1503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與各國賦學研討會學員歡喜合影。 圖/人間社記者吳秀麗

【人間社記者吳秀麗大樹報導】二○一六年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七個國家的教授及碩博士生共三十五人,透過台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林登順院長引薦,由南台別院住持妙勤法師帶領下,參訪佛陀紀念館後,意外獲得喜愛文學的星雲大師相見。大師以他的故鄉揚州的名氣地位實來自文人的詩詞而成就的例子,勉勵來訪的人文學院學者們,要提升文學對人心的影響力,讓人文教育在少子化的世代,實踐超越生命限制的理想。

大師心情愉悅地談起自己的文學體驗,認為好的文學作品一定要能夠背誦,熟悉之後,出口自然皆成文章。面對一群賦學研究者,大師說自己曾背誦過歐陽修〈秋聲賦〉等文學作品,就聽到會客室裡充滿刻意壓低「哇」的讚歎聲,年輕學子還露出自歎不如的神情。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星雲大師認為,他故鄉揚州的地位是由於文人的詩詞而提升,只研究理工而忽略人文的社會不夠健全,他主動提出在佛光山傳燈樓接見參訪的學者,就是希望學者能傳承發揚中華文化,讓古老文學不被歷史淘汰。

用現代語言 弘揚人間佛教

大師並且與參訪學者對話。吉林省延邊大學趙玉霞說,大師推動的三好與真善美運動,以及已走向全世界的人間佛教精神,讓從事教育工作的她「也受到很大的教育」。她將會落實這樣好的教育理念,讓中華文化獲得善的傳承。

教授中國思想史的成大教授江建俊,則是十多年前曾參加過在佛光山舉辦的哲學研討會,他說那時大師開示了「空有一如」的佛法概念,令他至今受用,而且他還目睹了佛光山由星雲大師「以空之心,行有之志」所呈現的弘法成果。

大師慈悲的詢問學生「佛陀在哪裡」,「佛既不在天上也不在人的心裡,因為人心常常充滿貪嗔痴,不適合佛陀居住」,但是「山色無非清淨身」,虛空中到處都有佛陀,人必須有信仰,但不能迷信;佛不是神,信佛是相信自己,才有力量。

叢林學院院長妙凡法師在接待參訪團時,特別強調大師的宏願是希望「還佛法本來面目」,大師特別珍惜文人、珍視文學作品,以現代人可接受的語言,例如三好運動取代過去的「身口意」修行,所以她請參訪的學者,未來能以慧眼看佛教,傳播人間佛教的精神,為人們創造平安幸福的生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