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宮每年舉辦湘水忠靈祭典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圖/屈原宮提供
【記者杜憲昌台北報導】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以紀念戰國時代的愛國詩人屈原,這是大家熟知習俗,但很少人知道,在台北市北投區有一座主祀屈原的廟宇─「屈原宮」,為全台唯一的屈原廟,也是台北市國際龍舟競賽活動的發源地,每年端午節舉辦「湘水忠靈」祭典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深具文化傳承的意義。
洲美里為社子島外最突出河岸的沙洲,也是清乾隆年間最後才開墾成田的區域,命名「洲尾」,光復後改稱洲美。根據耆老口傳,清康熙六十年(西元一七二一年),郭姓先祖從福建渡海來台時,隨身帶了一尊屈原神像,私人奉祀,聚落發展後,逐漸形成共同信仰。
往後每年農曆十月十日屈原誕辰擲筊選出爐主輪流奉祀;民國六十年,地方人士發起籌建屈原宮,成為洲美地區信仰中心。可惜這尊二百多年歷史的神像在屈原宮落成不久遭竊,至今然下落不明。
龍舟先到屈原宮點睛
屈原宮副主任委員林文雄表示,陳水扁市長時代開始,每年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都會在屈原宮舉行點睛儀式,再從「洲美碼頭」下水划到舉辦賽事的「大佳河濱公園」。屈原宮每年端午也舉辦龍舟競渡,循古禮進行湘水忠靈祭典,祭拜過尊王後,所有參賽隊伍和龍舟,由陣頭前導踩街遶境,移往「洲美碼頭」祭江,先請出尊王神像移駕至一艘龍舟,由另一艘陪同巡江,同時燃竹燒紙通知「好兄弟」迴避。競渡結束後謝江儀式,王船再次下水巡江,全場偃旗息鼓、保持靜默,以示還予安寧。
台灣僅存端午節儀典
林文雄說,早年龍舟競渡由洲美居民分成「頂洲美協勝和」、「下洲美金蘭社」比賽,近年「社區總體營造」,祭祀活動擴大為多元的龍舟藝文活動,除了邀請聯境的士林、北投地區團體組隊,也開放各地區民眾和團體報名競渡。與市府舉辦國際龍舟賽不同的是,屈原宮的龍舟競渡主要傳承文化,不強調競賽,除了競渡,還可以參與古儀,吸引不少民眾參觀。
過去洲美里被喻為台北市最後一塊農地,靜謐的田園景致,讓人遺忘是身處在繁囂台北。這樣的景觀即將不復見,市府的「北投士林科學園區」開發計畫預定二○一八年完工,各項如火如荼的工程,敉平了當地泰半農田;未來僅存的,或許就有端午節的儀典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