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一堂最後一哩路的社會課

文/蘭萱(廣播電視主持人) |2016.05.26
1054觀看次
字級

文/蘭萱(廣播電視主持人)

留長髮、帶著圓圓黑框眼鏡,模樣清純書卷味的王馨妤,去年台大法律系畢業。她不像多數同學忙著準備報考律師或研究所,朝著社會既定印象的法律人成功之路邁進,而是每天到台北老舊社區的南萬華「上班」,多數時間鑽進附近傳統菜市場和攤販買菜聊天,然後回到工作場所捲起袖子和居民一起洗洗切切煮煮。

別猜錯,她的工作不是廚師。人生轉了彎的王馨妤,是年輕創業家。五月中旬,她和淡水菜農鄭鵬舉到我節目,暢談不約而同正在推廣的醜蔬果大翻身運動,言談間臉龐散發愉快自信的光采。

她和同學陳其農去年創了個不賺錢的行業,專收在產地通路被淘汰扔掉的NG蔬果格外品重製加工,宣導教育惜物永續、物盡其用的觀念。這個社會企業名稱和她們正在做的事很相襯,就叫「格外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在人生急轉彎背後,喚起她們對食物浪費、農產供應鏈,乃至這塊土地強烈情感連結和改革主張的緣由,竟是一堂開在大四下學期開的社會課。

原來《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不只是一本西方暢銷書,它真實發生在台大社會系陳東升教授的課堂上。四年前感於金融海嘯、全球化風暴下,年輕人急遽攀升的失業率和徬徨感,陳東升教授借用當時蔡英文敗選宣言中一段激勵人心的話,把這堂新開在大四下學期,短短不到半年的課,定調為跨進社會前的「最後一哩路」。

陳教授不只教學方法改變,透過「社會經濟組織的創新與設計」課程、向全校學生開放的「向真實世界提問」論壇,及密集繁重的討論實作,他更刺激這群大學生在對校園外叢生的社會問題和徬徨茫然的未來,提出批判性思考外,要有解決問題的提案。「批評性思考很重要……,但你們要會往下想,怎麼解決?」「只是批判,最後徒剩空虛感,」陳老師在課堂上如此強調著。

近些年台灣社會始終在年輕人相關問題上焦慮打轉。舉凡教育改革、學用落差、低薪停滯、居住正義、人才流失、產業發展……,幾乎無一不是被詬病的禍首。然而陳東升採取行動,決心推年輕人一把,也鼓勵學生採取行動「做些什麼」,他帶過的六十位學生中,已催生出好伴、玖樓、益益和格外有意思等,多個不僅開創人生,也想改變社會的志業。

台灣各教學現場,像陳教授這樣注重啟發、具備專業的好老師愈來愈多。這些行動成果透露某種訊息,外在環境、制度、政策是為政者應一肩扛起無所推諉的責任,但思想啟蒙、潛能激發以及建設性引導學子動手動腦解決問題,才是讓年輕人成就一個充實飽滿自我,擁有不受外在條件束縛挫折的教育精髓。

從這個角度看新舊政權的交替。舊政府失敗原因之一,在於未能及時察覺紓解年輕世代的不安與不滿,真正癥結仍是經濟衰退、薪資停滯,沒能提供年輕人加速起飛、繁榮發展的跑道和天空。

至於擄獲不少青年選票的新總統蔡英文,承諾要給年輕人幸福和未來,也該心知肚明重點不在課綱,不在本土意識,惟有改變用政治思惟回應少數民粹、貶抑教育專業的慣性,專心致力政府該做的打造環境、提振國力,才能讓年輕人有機會,用他們更誠懇踏實的方式,愛自己也愛台灣。

政府、教育者、年輕人用行動各盡本分。這是我們上完最後一哩路的社會課,在政權輪替後該齊心跨出的第一哩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