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農夫 種出新鮮、活力、健康

陳玲芳 |2016.05.01
4399觀看次
字級
因地制宜,城市農夫綠化環境、降溫省電、安心食用。 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因地制宜,城市農夫綠化環境、降溫省電、安心食用。 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因地制宜,城市農夫綠化環境、降溫省電、安心食用。 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雲林農民大學研發番茄製品。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雲林農民大學研發番茄製品。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雲林農民大學研發番茄製品。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金山「坵隱農場」飼養大量蚯蚓分解農業廢棄物。 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金山「坵隱農場」飼養大量蚯蚓分解農業廢棄物。 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金山「坵隱農場」飼養大量蚯蚓分解農業廢棄物。 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從陽台、庭院、屋頂、社區中庭等,營造「可食地景」推展新生活方式。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從陽台、庭院、屋頂、社區中庭等,營造「可食地景」推展新生活方式。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從陽台、庭院、屋頂、社區中庭等,營造「可食地景」推展新生活方式。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嘉義「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栽培有機米。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嘉義「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栽培有機米。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嘉義「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栽培有機米。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嘉義「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栽培有機米。圖/農委會、新北市農業局、雲林農民大學、坵隱農場、金廣自然生態農園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行政院農委會近年來推動「地產地銷」,包含建立農民直銷自家生產農產品場域、建置都會區定期定點「假日農民市集」、強化認識在地農產品、從農場到學校之農產品食材推廣教育,以及推動「鮮享在地」地產地銷整合行銷活動、人才培育及應用研究等。

農委會強調,推動農產品地產地銷,不僅縮短食物運送里程,拉近生產與消費間之距離,更可提高糧食自給率及友善環境 。

雲林農民大學 促成青年返鄉

七十年次黃友德,在返回雲林縣四湖鄉之前,是機電配電工程師。因為家裡需要幫忙,五年前放下台北工作,回家幫忙爸媽種植溫室蔬果。二○一二年五月,第一期的美濃瓜收成,在台北果菜市場拍出好價格,讓阿德在父母不曾種植的作物上,取得驕傲與自信。

「如果青年願意返鄉,那農村肯定繁榮。」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戴守谷強調,年輕人不被傳統觀念侷限而勇於嘗試的精神,才是在傳統農業中,能夠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的關鍵。

由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戴守谷領導團隊主辦的「雲林農民大學」,成立六年來,促成數百位青年返鄉,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小農之路。農民大學為期一年,迄今已有六期、逾七百名結業學生,不少表現優異的年輕人,都將在今年素博會的「農委會有機館」中設攤,呈現有機農產品成果。

城市農夫 耕耘「可食地景」

想當「城市農夫」,該從何做起?新北市農業局表示,「可食地景」其實也是在推展一種「新生活方式」,從家庭陽台、庭院、大樓屋頂、社區中庭,到鄰里閒置空地、各種綠地空間,都可用於營造可食地景。

「可食地景」重點,不僅僅是種植食物,其空間及周邊活動,也成為不同的交流媒介,讓原本無互動的居民彼此連結,增加歸屬感和凝聚力。種植過程中,也能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人與自然的和諧,進而維護身心健康。

新北市蘆洲區忠孝里,在里長詹阿修帶領下,將里內的畸零地逐一加以改造,在寸土寸金的大都會中,妝點出一處里民共享的歡樂綠洲。

新北市三重區光田吳勝文里長,將大廈頂樓的屋頂平台等閒置空間,改造為屋頂農園或可食地景,不但綠化環境,減緩都市的「熱島效應」,夏季也能有效降溫及節省用電,空間亦可成為居民互動之場所,自行耕作的蔬果,也能安心食用,堪稱「一舉多得」。

光田里成立讓長者共餐的「關懷據點」十年來,許多義工及長者不僅體會「魚菜共生」的可貴,也能親口品嘗安心健康的滋味。前不久慕名前來觀摩的中國山東煙台參訪團,也不禁對台灣社區綠化成效嘖嘖稱奇。

有機農業 友善環境生活方式

有機農業推廣的宗旨,在於提供國人安全、優質的農產品。

農委會為推動國內有機農業發展,組成有機農業技術服務團,舉辦有機農業經營管理教育訓練,輔導農友申請有機驗證及生產設施。截至二○一四年底止,已認證之有機農糧產品驗證機構十家;驗證合格農戶兩千五百九十八戶。

農委會推動設置有機集團栽培區,以擴大有機農產品生產及防範鄰田污染,輔導地方政府承租土地、設置有機集團栽培專區十六處,農民自營栽培專區十處,有機村十二處。

除積極協助農民拓展有機農產品行銷通路,也推動直轄市、縣市政府建立安全蔬菜團膳供應體系,整合農場生產、通路供貨、團膳需求,以「契作」方式穩定供貨,由校園帶動家庭有機蔬菜健康消費。目前已供應全國八百五十一所學校、逾六十萬名學生受惠。

農委會有機主題館 要你眼睛一亮

即將於五月六日起,一連四天在台北世貿中心登場的台北素食博覽會,今年「農委會有機主題館」展場設計與內容規畫,將從生態、生產、生活三個面向切入,透過七項主題,展現我國有機農業特色,讓所有參觀者「眼睛一亮」。

三大面向推有機

「生態」:台灣為增加農作物產量,多年慣性農法的實施,破壞了本土的許多生態環境,呼籲民眾珍惜自然生態的可愛、美好,有機農業才能保護環境資源,並能恢復多元豐富的生態。

「生產」:透過有機植栽、也讓民眾近距離感受農村生活及田地的生命力,重視台灣本土的農業生產。

「生活」:將有機概念融入生活中,不只是吃「有機食品」而已,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也都可以很有機!

七大主題展特色

一、可食地景DIY。

二、蔬果綠隧道。

三、昆蟲生態:蚯蚓、獨角仙之體驗式導覽。

四、稻穀場及農具展示。

五、碾米過程、米香製作秀。

六、大豆加工研發:試吃布丁、奶酪、豆漿。

七、食農小學堂:食農教育講座十六場。

「食農小學堂」活動內容豐富,包括「可食地景」種出新鮮與活力;秋葵飄香、咖啡品味;無毒與有機的食物辨識;原住民養生料理的示範;現場花生醬製作教學等。

嘉義「金廣自然生態農園」主人劉偵奕,將在素博會「稻穀場區」請大家品嘗他親手製作的「米香」。他栽種的有機米,不用農藥及化肥,隨氣候變化調整播種時間,減少病蟲害,同時推動膳食纖維含量高又富含礦物質的活力胚芽米。

位於金山的坵隱農場環境天然,主人王廷宏大量飼養蚯蚓來分解農業廢棄物,利用啤酒廠產生的啤酒渣,在初步堆肥下,讓大自然中的獨角仙的幼蟲也來湊熱鬧,成為坵隱農場自然生態中的一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