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剩食 跨部會、6都協力啟動

 |2016.04.19
1443觀看次
字級
圖為二○一五米蘭世博「零號館」的「浪費室」,玉米、番茄、雞蛋等蔬菜食物被堆成一座小山,數量之大,令人怵目驚心。圖/林俊良

【本報台北訊】食物浪費是全世界的嚴重問題,台灣的賣場、便利商店、超市和餐飲業,每年也有一萬三千公噸過期食品被丟掉,相當於兩千一百萬個便當被當垃圾,還不包含廚餘、未分類垃圾。環保署昨首度召開跨部會議,邀集衛福部、農委會、經濟部、六都代表,擬定大量「剩食」管理方式。

「剩食」是指即期但未過期的食品,國內首度啟動搶救剩食大作戰。衛福部昨率先在會中提出,將在今年內,輔導賣場、超市等業者,設立「即期食品專區」,促銷提供消費者;同時會將各縣市「食物銀行」窗口,提供給業者,鼓勵主動捐助即期食品,並登記掌握流向。

此外,衛福部也會引導社福團體加入,擴大社福網。五月起,環保署、衛福部也將針對賣場、便利商店、超級市場、餐飲類業者,啟動聯合稽查,避免業者留用過期食品。環保署廢管處長吳盛忠說,台灣有太多食物還沒進到胃裡就變廢棄物丟掉,因此要從源頭減量、從末端把關。

根據統計,全球有高達三分之一的食物,還沒進到人們的胃裡就先進了垃圾桶;台灣每年被賣場、便利商店丟掉的過期食品,至少可讓每人多吃一個便當。這還不包含每年三萬五千噸廚餘,及大量未分類處理的垃圾。

國內有太多的「剩食」需要去處,台中早在二○○八年開辦食物銀行,並在今年一月領先全台訂出「食物銀行自治條例」,昨天台中市政府社會局股長陳曉茵受邀分享。

陳曉茵表示,設立食物銀行主要是希望,業者在食物過期前,捐給食物銀行、並分配給受助戶,目前已跟五個傳統市場合作,有三十處發放站、四處食物交換平台,幾乎全台中的社福團體都受惠。

陳曉茵說,業者都希望食物能撐到壞掉的前一刻,但是賣相不佳的魚肉蔬菜不易賣出,關懷聚點會在每天收市時,鼓勵攤商捐出,領取後再烹煮給老人、小孩,吃到新鮮的食物,乾貨、米、麵等則希望在四個月的有效期限前捐出。

她說,一開始最難的是觀念,攤商會捨不得割捨食物,但經勸說後,很多攤商都會覺得「我在做善事」,不站在賺錢的立場、就能捐助食物,也令他們感動,下一步將啟動「無饑餓網絡」,建立更綿密的社會安全網,不讓食物浪費,並幫助所有能幫助的受助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