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的陽光

文/陳思儒 |2016.03.21
1571觀看次
字級

文/陳思儒

學習音樂多年,日常生活裡的點點滴滴,時常能與腦海中音樂的思緒產生連結。

這星期的一個午後,我收到學生家長送的一袋吳寶春師傅麵包。幾分交談與表達道謝之後,隨後走進屋內,忍不住想抿口麵包來填填已不停咕嚕嚕呼喚的肚子。

打開袋子,手裡捧著圓滾滾的酒釀桂圓麵包,試著撕起一塊,麵包的絲竟緊緊相依偎,一絲牽連一絲。一會兒,麵包滲和著桂圓香氣似扎根般地從鼻腔裡蔓延開來;想起吳寶春師傅曾於報導裡敘述,這情感,來自小時候數個年節依偎母親身旁等待蒸煮桂圓糯米糕的念憶。眼前看著這兒,層層地牽起絲,似乎相似每位孩子都被母親以更遼闊與親膩的愛,包袱著、保護著,一卷卷一層層。想至此,捨不得將麵包放進嘴裡,此時,掌心間一陣溫潤的觸感像是遞來母親無盡的呵護,這重量和整股撲鼻來的味道一樣沉甸甸、堅實。

可以想像麵包出爐之前,偌大的烤箱裡以飽滿的聲音,顫動著一種情感的節拍,此起彼落;然而,這兒有個孩子在一旁,靜靜地看守著、等待著。正當麵包表面閃著微微金光一蓬一蓬浮起之時;這一刻,就像這個孩子倚著樹身,沐浴著母親守候的陽光,一股溫暖頓時充滿身子與心間。也在此時,這顏色與這香氣,已被賦予無限與無垠的美麗。

常常覺得,感知的奧祕或許在於不能以語言或任何其他方式說得透徹;但是,卻又能讓人在一個瞬間清楚了解,這觸至心底的感受。

此刻的嘴裡正咀嚼著一小塊麵包,一股溫溫熱熱的暖流正通過全身。感覺吳寶春師傅依著這想念,也似詩人,雙手蘸墨於稿紙的塗抹,這裡盡是過去艱難歲月的記憶,麵包的細縫裂處仍有取代生命皺痕疊折的履跡,與家鄉、與童年,也與母親;似乎,每咀嚼一次,這股詩意的情貌皆會在味蕾之間,層層地堆展起來。此時,相信你我都能隨著這些詩音韻的迴盪,回視了自己;顯然,這些詩,流向了吳寶春師傅身為創作者內在心心念念的情愫,亦傳遞了他對社會另一種深切的想望,為你我能親近家人,也為你我能親近身旁、甚或更多的人。

然而,就在這又香又濃的氛圍之中,令人想起,西洋古典音樂與交響詩的淵源可追溯至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他將一八四九年創作的序曲《塔索》(Tasso)稱之為交響詩。此首李斯特的交響詩,第一次將過去古典時期交響曲多樂章的樂曲形式,改以呈現單樂章的篇幅;只因心有所感,出之為樂,出之為一篇詩的樂。

此刻想說的是,詩,這對於十九世紀以來,文學家在看待歲月人世的浮動與無常之時,也許是為感懷抒情,也許是為自我生命的探尋。我想,相同對於音樂家,以及眾多藝術家,我們皆能看到,這些藝術家轉化語言文字於任何素材的詩曲調,他們是不斷地在其中反覆觀照與思索;然而,至終面對生命的斷裂處之時,他們也總能仰起頭,繼續向前行。現在,這詩境,我亦在此刻咀嚼的麵包裡體會。

腦裡這樣聽聞著,不知不覺一口接著一口,彷彿已經吃進許多。坐在屋內許久,看著窗外雲層漫天堆積,雨絲又將隨風飄落,這樣灰濛濛的午後,吳寶春師傅譜作麵包的交響詩,當用一個味道、一個顏色,與一句旋律,把我們的心充滿。心裡滿懷無盡感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