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生活節奏 不吃藥也安眠

陳玲芳 |2016.02.25
1680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充足的睡眠,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就寢時,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怎麼辦?

台中澄清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兼睡眠醫學中心主任劉博仁表示,壓力與疾病,可能導致不同「睡眠障礙」,主要分兩種:一是睡眠品質不佳,於是經常嗜睡,大多肇因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另一種是睡眠時數不足,「失眠」最為常見。

劉博仁說,調查發現,近半數失眠女性起因「更年期」,更年期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容易出現熱潮紅、盜汗、心悸等現象,甚至會影響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可從日常飲食中補充大豆、綠豆、黑豆等天然植物性雌激素,改善睡眠障礙。

劉博仁指出,安眠藥、鎮靜劑、抗組織胺等藥物,會降低咽喉呼吸道肌肉張力,加重打鼾,除非不得已,需要醫師開立安眠藥,否則「能免就免」。

劉醫師提出以下幾點「生活調理」建議:

一、適度規律運動:每日規律有氧運動,如球類、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瑜伽、氣功等。運動不僅有助減重,還能維持睡眠時咽喉呼吸道的肌肉張力,降低打鼾及呼吸中止程度。

二、不喝含糖飲料:罐裝飲料及茶飲店冷飲,糖分熱量均高,易增加體重,冰品還會刺激副交感神經,使得鼻黏膜腫脹,加重打鼾。

三、保持充足睡眠:晚上十一時以前睡覺,銀髮族提早到十時就寢,培養良好睡眠習慣,可增加深度睡眠腦波比例,促進生長激素以及褪黑激素分泌。持之以恆,不吃藥也能一夜好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