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面鏡子 新春,以精進耕種心田

文/滿濟 |2016.02.12
1803觀看次
字級

文/滿濟

修行,唯有以園丁護花之心,

才能克服冬天的寒冰、夏日的酷暑,

用精進的耐力,為花樹除草、灑水、翻土……

果從因中來,精進的智者,擁有花果同時的先見。

從一顆種子,看見花果繁盛,樹林鳥語、蜂蝶環繞。

佛陀教導世人的八正道,這個「正」字是不偏不倚,是內與外都能平衡、調和。二○一五年臘月是終結,但也是開始,終結與開始循環不已。禪門教導行者,在年關時,要拿出修行的功力,這個功力若不能明心見性,至少我們剛強的心性可調柔些,對家人對他人都能夠「易地而處」;對他人的哀傷、失落、沮喪能增加一分「感同身受」,這才是修行的正確「起點」。

佛光山的年節,在本山、佛館都有多元的活動項目,雲居樓齋堂每天有數千人用飯,各服務處的義工、法師們超時工作,因為,他們都深信:「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只要能為他人種下些微的善因好緣,疲憊不足以道也。

學佛,一個「覺字」;修行,一個「悟字」,要覺與悟,正精進是推向成佛的道路。春日,提供一個故事供養大眾。

佛陀時代,有位青年名叫尼珈瑪西提舍,他出生在舍衛城附近的小村莊,長大,跟隨佛陀出家,他本性淡泊,過著簡樸的生活。托時,他返回家鄉,向親友化緣,接受親友的布施。對於大型的齋會,他從不參與,即使給孤獨長者、與憍薩羅國波斯匿王舉辦的豐盛法會,他也沒興趣參加。

他的獨異行動,讓其他比丘開始議論紛紛。不滿並指責他只接近親友,而不願意去參加團體的大型活動。這些比丘向佛陀報告此事,佛陀召喚尼珈,請他自己向大眾解說。

「向諸位大德表露,我確實常回故鄉的村子,但我不是貪戀親友的供養,而是想節省路途的長遠,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禪修。到了家鄉的村落,只要化緣到飯菜,不論食物好壞,能填飽肚子,即返回精舍。」

尼珈向大眾解說完,佛陀當著其他比丘面前稱讚,並告誡比丘們說:

「少欲自知,口腹的需求愈少,才能安住在對聖諦、正道的探討、證悟。」

佛陀接著為比丘們講說鸚鵡王的故事。

從前,森林裡有隻鸚鵡王,牠帶領眾多子民住在恆河岸邊無花果的樹林裡。因為,一次旱災,無花果全部枯萎,所有的鸚鵡也就離開樹林,只有鸚鵡王留下來。災後的樹林,只剩下芽根、葉子或樹皮,牠仍覺得快樂、滿足。帝釋看到牠每天的飲食只有枯枝葉片,想試驗鸚鵡王的德行,就運用神通力,下了一場大雪,樹林完全覆蓋在雪地中。

帝釋和皇后變化成鵝,來到無花果林,好奇的詢問鸚鵡王:「這片年邁、枯萎,已結不出果實的樹林,現今又遭逢大雪,你為什麼還不要離開呢?」

鸚鵡王答道:「我守護這片樹林,是出於感恩的心,感謝它曾經結出甜美的果實,餵養我和我的子民。只要樹林有一點水,能找到少許的乾果、枝葉讓我存活,我永遠不會背棄這座樹林。」

帝釋大受感動,恢復天帝的形體,並從恆河中取水,灑在無花果上,剎時,整座樹林恢復綠油油的生機。

守護繁榮、快樂容易;守護孤絕、寂寥,則必須具備恒常的「精進」力,這股力量讓我們培養成為心靈的勇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