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靜觀槿

文/周靜芝 |2016.01.27
1642觀看次
字級

文/周靜芝

倚城而居的人,認識山水的開端絕不在山崖水湄;選一條最近仁智者樂山樂水之途,或可從自家後院起。

習慣了機械聲,鬧鐘是我們的雞鳴,人工草坪約略傳遞田野的訊息,而枯山水庭園彷似一方面描摹了城居生活遠山離水的乾涸,另方面又以枯寂極簡提昇了人們的精神層級。枯山水講究「無池無水」,它的水以白砂替代,石壘則營造危崖野嶺的意象,甚至綠蘚亦以耐旱為要,縱然乾枯,少了水澤腴潤,卻以「提點」的方式將大自然存於你我的胸臆。

有位老師要學生設計枯山水庭院,女學生很用心地找來五彩繽紛的小珠粒,在設計樣板上平鋪成枯山水裡象徵大海的白砂世界,還將絲線置於無數的珠粒中,好像耙理出海水間的波濤萬頃。她又用金色軟鐵絲塑成枯樹枝,每條枝幹彎繞有致。並擺布晶石意表山巒起伏。她確實達至枯山水庭園的寫意境界,唯獨彩砂金枝瑩石仍不脫人間色相,離了禪意的空寂。然而畢竟也是從枯山水裡走出來的,我們都仁慈地認可那為二○一六新款。

我家的後園其實不真很大,可一眼看出去卻挺深,我猜想許是設計上的錯覺。材質從褐色的木板陽台始,向前約走四、五步,離地只一階梯,即落足淡紫磚塊地;磚形分大正方和小長方,好像音樂的節奏,依拼花圖案往前鋪墊又五、六步之遙;此時地貌轉成兩條瘦磚徑夾變形蟲樣的綠色草坪,左徑向左斜彎,右徑曲扭前行,帶領人的視域三轉四折,深入靠院牆邊界的另一塊木質小陽台。

陽台、磚地、草坪好像硬體支架,在質材與形態上三轉其變,間雜的花圃矮叢樹木,則因挽進了風拂光照,讓原先單調的,多了旖旎幻影。

王維在〈積雨輞川莊作〉裡先是遠遠兒地看見空林間緩緩挪移的煙火,廣漠水田上徐徐展翅的白鷺,聽到樹中黃鸝的唧囀鳴啾;接著鏡頭拉近,靜觀朝槿,松下茹素;再更近一些,向我們開示他的心跡,不與人爭較,只和鷗鳥真摯相伴。

但我家庭院的遠景僅只電線、屋頂、或一些被院籬房舍掐斷大半截的樹頭頂,連殘山剩水都未及。只能近觀,好像把約略的自然縮小在設計樣板上,無形中卻放大了細節,這裡失去的在那裡得。一種拓寬了的、如近山傍水的心念,就在靜觀中見到了開在園中視線右邊的木槿花。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心佛如一,我心即宇宙。而「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意境更為雅致,一觸梅花與悟心,世界即成大千。

剛搬進這屋時,很意外竟在美國遇到我兒時一模一樣的木槿花,紅花黃蕊綠齒葉。從前我們把木槿花切碎搗爛,做成自以為是的家家酒菜式,完全不懂憐花惜葉、愛護草木。但木槿花卻成為日後與我最親近的花款,好像它就標記著我的童年。那株開在我右手邊的木槿花,古人以它比喻時間短暫,於我卻像一種悼念,總分外著墨過去的時光。

一回去美術館看英國浪漫畫家Turner作品,走進前廳,正面牆壁上不斷投射出一大片海浪撲擊岸石的影片,我站在驚濤駭浪前不動了。先生說:「還不趕快進去看畫展,站在這兒發傻?」

發傻?是的,有時真得發傻才看到「東西」。那海濤鋪天蓋地的影片是在為觀畫者的情緒做準備,希望「梅花」能開在你心中。你得準備好了才看得到Turner的畫,尤其是Turner氣象萬千、意蘊無窮的水彩畫,那近似抽象的質地,雖不若王維與大自然的水乳交融,亦予人和大自然裡暗含的「神色」通感。

我們參加的登山團每每算時間急忙登走,我問:「幹嘛走的這麼急?」團長回答:「走的快才能健身。」我不得不趕快跟著後面。常常我和老公擇日重新再登一遍團長選爬的山,會發現許多條斜叉開的小徑可直通濺水溪邊,也能途中停步,遠望雲色山勢,為自己的情緒做準備。為情緒做準備,不也就是王維詩中說的「山中習靜觀朝槿」。

練習心清,習慣心靜,於我,便在打開後門,走進後院,看一看木槿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