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千年古寺巡禮4 曹洞宗永平寺 古木奇石富禪意

文與圖/慧是 |2015.12.31
4641觀看次
字級
走上永平寺的幽徑。圖/慧是
永平寺的入口。 圖/慧是
永平寺僧人出坡打掃。 圖/慧是

文與圖/慧是

為了要趕往福井縣永平寺,我們一行五人,早上五時就準備出門,到了齋堂,發現大阪佛光山寺監寺妙崇法師己經切好水果,弄好早餐讓我們外帶,深怕在路上找不到可以吃的,大家感動不已,看來他起的比我們更早,這就是佛光人「給」的精神。

天還微冷,到了車站,已有疏落人群在等車,這趟寺院參訪,常住已派義工做嚮導。楊至弘是台灣青年(後面簡稱小楊),留日多年,是名專業導遊,早期由道場接引學佛,常到道場發心當義工,由他帶路,一路上也可放鬆許多。

在大阪等車的時候,發現新幹線也會誤時,廣播說明有人跳車自殺;有人生活的壓力太難過,最後決定結束糾纏,而車站也一貫流程作業,只花了十分鐘,就快速清除現場障礙。生活在高壓社會,生命顯得輕微,生活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身處在壓力中,唯有提高自己抗壓性,懂得隨緣與放下,才能體會生命中帶來的平靜、自在、喜悅。

溪流水聲

禪心無所不在

坐電車,換新幹線再轉小車,到了福井縣已過吃飯時間。小楊說,一個小時就能參觀完,但是大夥決定,午餐吃飽再進去參觀,因為大家都知道,不可能一小時看完永平寺的。

永平寺門口矗立灰色大理石碑,上刻「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取名永平,源於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佛教始傳中國,舉其年號作為寺名,以之為誌。

寺門右邊是開山祖師道元禪師所提的對聯,下聯「杓底一殘水,汲流千億人」這句禪詩,讓多少文人雅士,無不提筆呼應,對禪的體悟和省思。如果你用心細看,你會發現下方埋有一條小溪流過,水滴石穿聲,有機會讓你去參悟,水聲何來?

迎面平坦的石道,讓你平步而上,直契大道,四周圍繞著七百年的古松、楓葉、奇石、都在默默參照在趕路中的你,自己的禪心還在嗎?這就是禪詩上聯「正門當宇宙,石道絕紅塵」,照應所有來參禪的人。

簡單清貧

追求極至境界

小楊說,下午寺內有回向法會,這是難得的機會,當然不可錯過,走到僧堂門口,看見法師們從僧堂魚貫排班出來,準備去法堂做佛事回向。瞧了一下僧堂內部,中央供奉文殊菩薩(聖僧),室內一覽無遺,是法師們打坐修禪,讀經,吃飯,睡覺的地方,一人一張榻榻米,一張坐墊,那是法師的天地之間,可以包羅萬象,也可以涅槃寂靜。在這個充斥物欲的社會,法師過著一簞食,一瓢飲的清貧生活,在動盪的年代,這是非常有境界的追求。

法堂,是傳承佛法的地方,因為有來自岐阜縣功德主供養常住,可見這是非一般的佛事。法師們排好班後,主法和尚拿著拂塵慢慢走進來,另位法師,手上拿著一個長方形木箱,內裝木製經典;每位法師拿一本,他就要往下喀嚓轉一圈,在下一位法師面前,穩當的把經筒持平,發一本經典都是講究。

依眾根器

給予相應法門

在主法和尚帶領功德主上香後,誦經方式是捧經經行,經本就在自己的臉前不超過二十公分,在陣陣低頻的誦經中,因為是遊客身分,只能站在大門西單外跟著合掌,合掌是世界上最美的動作,宇宙虛空歸在合掌中,交流在心裡,或許這身長衫格外顯眼,主法和尚似乎也發現我靜靜的合掌,心中默念:「行者無物供養三寶,唯做光明觀想供養……。」

佛事結束後,長廊中與主法和尚不期相遇,透過小楊告訴主法和尚,我們來自台灣佛光山,來此參學,和尚主動問我們,時間上會很趕嗎?方便到客堂喝杯茶嗎?在佛門喝茶,是一門專業的學問,「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都是通關密語,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這不是分別心,而是依眾生的根器,慈悲給予不同的相應法門。

主法和尚帶著我們,走回吉祥閣宗務會所,交換過名片,才知主法和尚是副監院丸子孝法大和尚。他分享代表永平寺回大陸浙江寧波,與天童寺住持誠信法師、杭州淨慈寺住持戒清法師做寺院交流。副監院也精於繪畫,例如開山祖師畫像,中國書法更有味道;承他慈悲惠賜一幅墨寶「眼睛鼻孔可端直,頂對青天耳對肩」;建築方面,副監院分管奈良三輪山平等寺的建設。

副監院告知,永平寺基本常住眾有一百八十位比丘,每天規律坐禪,夏季從清晨三時半(冬季是四時半)起床、三時五十分坐禪、五時早課、七時早齋、八時半掃除作務、十時坐禪、十一時誦經、十二時午齋、十三時作務、十四時坐禪、十六時晚課、十七時半藥石、十九時坐禪、二十一時開靜,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能夠每日持續下去,就是修行的要領;另外,也交流外國人士如何參與短期坐禪體驗,及永平寺的禪食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