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聖認為育種要做得好,就要常下田。圖/凌筠婷
【本報彰化訊】「台梗九號是台灣最好吃的良質米」驕傲說出這句話的是育種者「台梗九號之父」許志聖博士。他花十二年時間接手前人做一半研究,育出「台梗九號」,將台灣米從「產量」推向「產質」。他認定:「台灣米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即使台梗九號名聲響徹全台,仍用心育種,再推出「台中一九四號」,今年他正式退休,深信台灣米潛力無窮。
許志聖回憶,六十四年至七十年間,台灣水稻栽培面積逐年遞增,但國人食米消費量卻逐年減少,稻作研究人員興起以高品質米提高消費量的構想,研究如何種出品質更好的米;七十四年許志聖進入中區農業改良場工作,接手前人留下的品系繼續雜交育種,育出黏性、硬度、彈性適中,咀嚼會泛出甜香的品種,受到十五名專業評審青睞,命名為「台梗九號」,至今仍無人能敵。
「育種要常下田」許志聖說,育種要做好,基本功一定要紮實,他下田和農人討論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從中找靈感。雖然到退休,他仍無法打敗台梗九號,但發現:「世界上沒有完美品種,只有順應趨勢,最適合市場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