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28日開張 來看龍藏經

 |2015.12.24
4608觀看次
字級
《龍藏經》(圖)是清朝第一部泥金寫本,傳說親眼看見能得七世福報,為明永樂青花龍紋天球瓶、蒙兀兒帝國瓜半杯、帶鑲嵌盒托、描金五彩花卉局瓣盤。圖/故宮博物院提供
《龍藏經》是清朝第一部泥金寫本,傳說親眼看見能得七世福報,圖為明永樂青花龍紋天球瓶(圖)、蒙兀兒帝國瓜半杯、帶鑲嵌盒托、描金五彩花卉局瓣盤。圖/故宮博物院提供
《龍藏經》是清朝第一部泥金寫本,傳說親眼看見能得七世福報,圖為明永樂青花龍紋天球瓶、蒙兀兒帝國瓜半杯(圖)、帶鑲嵌盒托、描金五彩花卉局瓣盤。圖/故宮博物院提供
《龍藏經》是清朝第一部泥金寫本,傳說親眼看見能得七世福報,圖為明永樂青花龍紋天球瓶、蒙兀兒帝國瓜半杯、帶鑲嵌盒托(圖)、描金五彩花卉局瓣盤。圖/故宮博物院提供
《龍藏經》是清朝第一部泥金寫本,傳說親眼看見能得七世福報,圖為明永樂青花龍紋天球瓶、蒙兀兒帝國瓜半杯、帶鑲嵌盒托、描金五彩花卉局瓣盤(圖)。圖/故宮博物院提供

【本報嘉義訊】經過十三年翹首盼望,故宮南院二十八日開館試營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表示,除了鎮館之寶《龍藏經》搭配首展七團蟠龍紋飾經被、亞洲佛教展品、織品、茶文化、嘉義發展史等常設展,還加入翠玉白菜、明代青花瓷等展品,民眾絕不容錯過。

龍藏經—鎮館之寶

故宮典藏的《龍藏經》是清朝第一部泥金寫本,藏文音譯為《甘珠爾經》,共蒐集一千一百部佛教經典,完成迄今已三百四十六年。當時是奉清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之命修造。當時寫經團隊分僧俗兩班,僧班共一百一十七名喇嘛負責寫經;俗班負責採辦所需物資、照顧喇嘛飲食生活起居。費時兩年,於清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完成。

《龍藏經》共分一百零八函,每一函經文重達五十公斤,以藏文泥金書寫在特製的磁青箋上,據說,當時為了製作龍藏經,使用金箔逾三十七萬兩銀,金粉近一千八百兩,上下經板彩繪七百五十六尊諸佛造像,飾以各式鑲嵌珠寶,再以黃、紅、綠、藍、白五色絲繡經簾保護,目前市價估逾百億元。

根據實物丈量,每函縱三十三公分,橫八十七點五公分,厚三百至五百餘葉,總計十萬葉經文,這次將展出其中八函。傳說親眼看見《龍藏經》能得七世福報,據傳前總統陳水扁在卸任前曾前往欣賞。

馮明珠特別推薦《龍藏經》展中,還有一床包裹的經被將首次揭開展出,經被縱長一九四公分,寬二○三點四公分,內裡有七團精美蟠龍紋飾。因為過去故宮本院展廳太矮無法展出,這將是第一次首發展。連展櫃玻璃都是從德國打造,穿透率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翠玉白菜—打頭陣

「翠玉白菜」是故宮珍藏玉器雕刻,為因應參觀人潮,近四十坪至寶廳只展出一件翠玉白菜和它的數位影像。馮明珠表示,早在一年半前就規畫翠玉白菜來故宮南院展覽,但因為要修改建築,加上尊重策展人專業,所以一直未對外說明。

她說,這次特展中明代官窯青花瓷,是故宮舉世無雙收藏,還有風格與漢地玉工雕琢完全不同伊斯蘭玉器特展,都是價值連城的難得精品,值得細細品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