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腦部刺激術 失智記憶被喚起

陳玲芳 |2015.12.22
1564觀看次
字級
黃秀麗(中)被診斷出巴金森氏症,先生(左一)悉心照顧病妻,在接受中醫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欣榮(右一)治療下,逐漸改善四肢僵硬。圖/陳雨鑫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內「巴金森氏症」發病年齡,集中在六十五至八十歲。醫師指出,今年一月一日起,「深腦部刺激術」通過「巴金森氏症」健保給付,即將邁入周年,不但減輕許多家庭經濟負擔,也重燃患者的生存鬥志。

五十九歲「花漾奶奶」黃女士,十年前罹患「紅斑性狼瘡」,時常進出醫院,檢查發現左腦出現十五公分腫瘤,開刀切除後,影響三叉神經,四肢僵硬,漸漸無法行走,確診為「巴金森氏症」。接二連三的病情發展,讓黃女士及家人措手不及,也讓整個家庭壟罩在病魔陰影下。

「深部腦刺激術」(簡稱DBS)是以電流刺激腦部神經,讓患者肌肉可正常出力,對治療「肌張力不全症」及「巴金森氏症」效果顯著。幫助「花漾奶奶」揮別顫動束縛,甩巴金森三病纏身,赴英抱孫享天倫。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旭東表示,「巴金森氏症」尚未確切致病原因,主因為多巴胺分泌太少,身體動作失去協調機制,導致無法隨心所欲控制動作,患者大多會出現顫抖、行動緩慢、四肢僵硬等症狀。

一般而言,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型患者通常為神經激素多巴胺分泌不足引起;而繼發性通常病因為中風、外傷、腦發炎等症狀引起,統稱為「巴金森氏症候群」。

李旭東說,一般治療為復健加上服用補充多巴胺之藥物,若服藥多年症狀持續惡化,會評估是否適合做「深腦部刺激術」。

深腦部刺激術是將電極放入腦內深層結構,給予適當電流調節病患腦內不正常活動訊息,改善病患過多或異常動作。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屬醫院院長林欣榮補充,經過多年積極的爭取,衛福部今年一月一日起,首次將「深腦部刺激術」納入「巴金森氏症」的健保給付。

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巴金森氏症持續惡化,降低症狀發生,且有效減少病人藥物用量、看病次數、併發症等,一年來,多數病患能重回職場,不因疾病影響生活、或受到異樣眼光,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