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 公孫瓚與白馬義從

文/余遠炫 |2015.10.05
2182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公孫瓚是東漢末年的名將,他因為出生於幽州遼西地區,對於騎射從小耳濡目染,長大以後曾經擔任長史,對抗烏桓與鮮卑族等外患,由於他作戰勇敢,而且喜歡騎著白馬,所以被稱為白馬將軍。他底下有數十名部屬,誓死跟隨他上戰場打仗,也跟著騎白馬,被稱為「白馬義從」,這些「為義而戰」的隨從,讓烏桓人害怕的奔相走告,不敢入侵。「白馬義從」人數則由核心的十多人,號稱增加到三千人,據說每個人都騎著白馬。

公孫瓚在三國的歷史短暫出現,生平最值得稱頌的事蹟,就是以少勝多打退烏桓、鮮卑等外敵。當時的幽州牧為劉虞,他以懷柔的方式開放城市與外族貿易,又打破鹽鐵專賣限制,開放鹽鐵,使得幽州從貧窮的地方逐漸變得富有,甚至還可以養活從青州、徐州等地逃出的難民,但公孫瓚這位「奮武」將軍卻是強勢的鷹派,主張武力打擊外族,他與劉虞的想法愈走愈遠。

劉虞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兒子、東海王劉疆的五世孫,比起公孫瓚的同學劉備血緣更為純正。所以曾有人想立劉虞為帝,卻遭到劉虞拒絕。劉虞派人到長安見漢獻帝,並打算出兵迎接天子。公孫瓚則持反對意見,認為袁術虎視眈眈必須提防。果然袁術奪走了這批兵力,公孫瓚與劉虞的心結愈種愈深,兩人從親密的合作夥伴,變成了你死我活的仇敵。

想當然的,劉虞與公孫瓚勢必一戰,開戰的結果,劉虞徹底失敗,還被誣告謀反遭到殺害,但劉虞之死也傷到了公孫瓚,許多人棄公孫瓚而走。公孫瓚成為當時實力強大的諸侯,他與袁紹在界橋展開大戰,想要爭奪北方霸主地位,但沒想到精銳的白馬義從,強碰袁紹大將鞠義的盾牌兵與強弩隊,竟然大敗。

此後公孫瓚接連打了敗仗,他開始性格大變,開挖重重戰壕並建高達五、六丈的土丘,土丘上蓋著堡壘,自己則躲在土丘上的堡壘生活,七歲以上的男生他都拒絕接見,他退守易京,聯合張燕企圖夾擊袁紹,但在眾叛親離情況下,又中計遭袁紹伏擊,最後先殺死自己的妻兒再引火自焚,結束短暫一生。但他騎著白馬奮勇抗敵保衛疆土,不以人廢言,還是值得稱頌的。

(相關內容在17:10警廣FM104.9頻道《天天樂陶陶》節目同步刊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