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人生 陳國恩觀自心 結合修行講經

羅佑純 |2015.07.10
27620觀看次
字級
去年十月,陳國恩走上中國大陸北京大學「百年講壇」演講,他是台灣第三位受邀演講的講師,卻是第一位以「金剛經」為講題,對台下逾百名教授、學生解釋「什麼是《金剛經》」。圖/記者邱麗玥

編按:近來國外有研究證實:宗教信仰能安定人們的情緒,培養同理心,長養關愛與慈悲。信仰,可帶給人們正能量,尤其處在人生低潮、面對生命迷惘時,宗教不僅可給予依靠,並指引人們走出一條正向、光明的路。

《人間福報》自七月起推出「信仰與人生」專欄,希望透過受訪者的生命故事,傳遞正信宗教的改變力量,鼓勵讀者在生活中,尋找與自己相應的信仰。

文/記者羅佑純、圖/記者邱麗玥

去年十月,陳國恩走上中國大陸北京大學「百年講壇」演講,他是台灣第三位受邀演講的講師,卻是第一位以「金剛經」為講題,對台下逾百名教授、學生解釋「什麼是《金剛經》」。

陳國恩是首位在中華佛教青年會講經的在家居士,六年來講《金剛經》、《心經》,有許多台商趁著回台空檔來聽課,還拜託親友每周來錄音,並把檔案寄去大陸,他的講經錄音檔就這樣被傳開了,到最後他們乾脆請陳國恩到北大演講。

自幼茹素 結緣佛學大師

陳國恩從小就不敢吃肉與五辛,即使媽媽把肉挑出來,他都聞得出肉味而不敢吃。國中時,他以「吃素方便、想專心念書」為由,寄居在離家不遠的台南彌陀寺。

為了讓他住得有理,當時的住持圓斌法師要他在菩薩面前擲筊。他心想「這只有八分之一的機率,怎麼可能」,沒想到得到菩薩的同意,他就在彌陀寺住了六年,度過中學時光。

念台大歷史系時,陳國恩加入晨曦社,他除了閱讀佛教經典外,也曾去拜訪廣欽老和尚、印順導師、李炳南老居士等當代佛學大師,尤其是聽聞廣欽老和尚的事蹟後,他很好奇,這位老和尚不識字、也不會講經,為什麼能講出這麼有道理的話?

「有一次,我聽到有人影射廣老,說他是個只會念阿彌陀佛、吃水果的猴子,我聽了很生氣,沒想到廣老聽到後卻回我:『對啊,我長得像猴子』。」陳國恩說,廣老的這席話,印證了《金剛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面對當下 力求勇猛精進

「《心經》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是處理、面對,空是在處理、面對的當下,心就放下了,觀音菩薩與三世諸佛有六根,但祂們『捨識用根』,在面對的當下,也就放下。」

陳國恩曾有一段時間不敢面對困難,可是他知道「這是我的因緣」,所以他告訴自己,要學習菩薩精神,要勇於面對困難,但是在解決困難的當下,也要放下。

他強調,現在是末法時代,很多人執著外相、名相,尤其有些人是「說一套做一套」,但「修行要身體力行」,一定要把經義用在日常生活,無時無刻的觀照這顆心,如同《金剛經》說「應作如是觀」,如此才能見如來。

陳國恩指出,六年前佛青會邀他講經,他以「白衣不上座」來回絕,可是轉念一想,「我講經並不是要名氣,而是希望彼此在菩提道上,相互勉勵、交換心得」,所以他反而感謝聽眾給他機會,讓他可以透過講經備課,來減少造作貪瞋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