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科技集團 創辦人、董事長郭台銘 敢言創新 布局工業4.0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5.06.28
3380觀看次
字級
每一回只要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出現,八卦新聞總是鎖定他又突發驚人之語、臧否了哪位政治人物,或是與對岸高層的合作關係……除非專業的經濟報刊詳述他的企業集團新動態,一般讀者恐怕真以為這位名列富比世華人富豪榜第三十六名的企業家,只是「好辯」與「善戰」。圖/資料照片
眾所周知,郭台銘信奉關公,圖為他恭迎山西關公並親自主持祭拜。 圖/呂思逸
郭台銘(左)與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在河南會面,共商「互聯網+智能電動車」發展。圖/鴻海提供
鴻海集團在中國大陸貴州省貴安新區展示大數據中心,圖中為董事長郭台銘。圖/鴻海提供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每一回只要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出現,八卦新聞總是鎖定他又突發驚人之語、臧否了哪位政治人物,或是與對岸高層的合作關係……除非專業的經濟報刊詳述他的企業集團新動態,一般讀者恐怕真以為這位名列富比世華人富豪榜第三十六名的企業家,只是「好辯」與「善戰」。

日前,鴻海科技召開一年一度董事會,香港勞權團體與台灣勞工團體赴鴻海股東會外抗議,英籍外資在股東會上提及勞工問題,惹得郭台銘忍不住怒罵「垃圾」!他氣得說:「無非是要打擊蘋果、打擊中國製造、打擊鴻海富士康,讓我昨天花了三個半小時沒有做事,就是在應付這些媒體,應付這些英國小報!」

即使幕僚遞來提醒建議的紙條,要他別動氣,只見郭台銘大手一揮,「你們律師不要給我建議,我非常清楚、非常痛恨這些英國小報,你們多管管自己國家的事情,看看黛妃怎麼死的,看看你們的皇室、首相大臣們,有多少醜聞」,語畢,沒想到台下股東鼓掌近十秒,向郭董致意。

媒體也關注他為何聘請信義分局前局長李德威夫婦到鴻海工作,郭台銘說,未來集團要做工業4.0、資訊在雲端管理,安全系統很重要,鴻海未來也不排除開保險公司,從事物流供應鏈保險事業。

啟動未來十年變革

原本,八卦與衝突都不該是新聞的焦點,讀者應關注的,是鴻海的「下一步」:製造本業未來要布局中國「內銷」市場;啟動以機器人、工業自動化為主的「工業4.0」、鼓勵創客、開發新能源汽車,甚至是轉進服務業。此外,二○一五年是鴻海進軍印度重要的一年,將配合印度政府喊出的「數位印度、製造印度、乾淨能源印度」三大方向,前進印度新大陸。

其中,他在股東會頻頻談及的「工業4.0」,是鴻海重要的發展方向,未來透過工業自動化、商業用、工業用機器人提升製造效益及水準,減少庫存,要讓供應鏈管理更加透明。鴻海與日本的軟體銀行、中國的阿里巴巴合力投資軟銀的機器人事業體,協助代工製造Pepper機器人。郭台銘在股東會上表示,鴻海不只是做代工而已,光是機器人一個手指頭要讓它很靈活的轉動其實很困難,這都是鴻海在精密機械的技術實力,兩三年後,機器人的市場會非常大。

事實上,在股東會召開之前,郭台銘還到日本東京參加軟銀機器人「Pepper」上市記者會。軟銀創辦人孫正義在記者會上坦言,家用Pepper至少要五年後才會獲利,要推廣到全球,仍要一段時間,但無論如何,未來產業由機器人取代人工已是確定的發展方向。

掀起電動車新模式

就在他到東京參加記者會的同一天,鴻海集團與中國大陸網路巨擘騰訊、和諧汽車三方簽訂協議,對外宣布將在鄭州成立初始規模達人民幣十億元(約新台幣五十億元)的合資公司,共同合作智能電動汽車、相關互聯網的投資平台。其中,鴻海、騰訊各出資百分之三十,和諧汽車持股百分之四十。

據陸媒報導,自二○一四年以來,大陸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政策強力推動下,去年全年銷量突破七點四萬輛,年增逾百分之三百,估計二○一五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成長率將達百分之一百七十,銷量規模近二十萬輛,大陸將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大需求國,展望二○二○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可達五百萬輛。

據了解,自從大陸政府力推電動車政策,鴻海等各大廠看準這波商機,今年三月,鴻海就與騰訊、和諧汽車共同簽訂「關於互聯網+智能電動車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成立的合資公司是進一步新進展,三方各委派一名董事,董事長由鴻海委派,總經理由和諧汽車指派。

市場認為,鴻海在新能源汽車、精密製造領域,具有強大的研發及技術實力,並擁有互聯網智能電動車的核心技術;騰訊為世界級互聯網巨頭,在車聯網領域居領先地位;加上和諧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產品定位、市場、銷售及售後服務方面累積豐富經驗,三強首度聯手,預料將掀起中國大陸互聯網、電動汽車的新商業模式。

從鴻海的變革之道可以清楚未來十年全球產業發展的方向,比起八卦爭議,重要性不言而喻。

支持創客 發展雲端

除了積極參與工業4.0、發展綠能電動車,鴻海科技集團旗下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富士康日前宣布在大陸轉戰服務業,預計投資人民幣十億元(約新台幣五十一億元),在四川省樂山市打造商貿綜合案,而且這只是第一個建案,未來三年內,將選定川南、川北和成都各建一個類似的綜合體,目前洽談中的還有鄭州、杭州。

富士康科技集團四川行銷處總監廖彥傑說,一期租用樂山市區一萬平方公尺(約三千零二十五坪)商業用房,六月啟動後;二期待土地到位後會立即行動。當地的《四川日報》報導,根據協議書內容,富士康二期將徵地三百畝建設商貿綜合體,包括產品體驗中心、產品私人訂製中心、創客咖啡廳、新能源汽車充電/4S店、三創園(類似創業園)、會員制賣場、美食城、健診中心等。

鴻海總部周邊經理李永中對陸媒說,新綜合體的特點,在於整合富士康內部資源,將提升購物體驗,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制訂不同顏色和配置的電子產品;利用電子設備和相關技術,提供「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服務,同時銷售富士康製造的各類電子產品。

支持硬體新創公司

近年來,郭台銘也積極在貴州進行雲端布局,去年投資新台幣十一億元,在當地建立「第四代綠色產業園區」,並攜手阿里、北京世紀互聯寬頻資料中心,與貴陽市、貴州省分別簽署三個協定,聯手打造「雲上貴州」新應用;今年四月投資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持股二成。

至於大陸最夯的創客活動,郭台銘自然不會缺席,他說,過去創客文化集中在軟體及遊戲的開發,現在有四成的創客團隊需要硬體製造,「不管是智慧汽車、智慧摩托車、運動工具還是穿戴裝置,這些東西非常的多」。

郭台銘說:「這種創客公司如雨後春筍出現,他們都需要精密機械、光學電子、材料以及系統整合,他們更需要一家公司能幫他們從頭做到尾。」而鴻海本來都是接大單,現在會先把二成到三成的資源移出來,支持這些硬體新創公司。「新創公司有很多構想是你沒有想過的,還有很多新的應用,這些年輕人的想法,我們會跟他配合,滿足他們的需要」。

目前鴻海在海外已有許多平台支持硬體新創團隊,將來會在中國北京、杭州、深圳三個城市深耕,創建孵化器與新創公司合作,他相信「積沙成塔」,即使是螞蟻雄兵,也會把公司的資源用在支持這些新創公司。

小檔案

郭台銘,1950年10月8日生於新北市板橋區,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董事長。

1971年,家中排行老大的郭台銘自中國海專畢業,進入當時台灣前三大船務公司復興航運工作;1974年,他和朋友合資,自己拿出10萬元,以資本額30萬元成立「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專做黑白電視機的選台塑膠按鈕,全公司僅15名員工。

1975年,公司更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兩年後開始轉虧為盈,他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之後陸續投資電鍍部門與衝壓廠,為日後發展奠定基礎。1980年代,當全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台銘以過去累積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以低價為競爭策略,迅速占領市場。

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台銘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入電腦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05年,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之《管理世界》推舉郭台銘為全球百大傑出華商領袖前10名,報導文章《我的成功三部曲》在經管研究領域對大陸讀者有極大影響力。

2013年富比世公布全球富豪排行榜,郭台銘以51億美元名列台灣第3名。2015年他以61億美元資產,名列富比世華人富豪榜第36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