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連鎖創辦人 張勇 服務勝於一切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5.06.14
11455觀看次
字級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去年九月,藝人大S的婆婆張蘭來台開設三年的餐廳「俏江南」悄悄歇業,大S老公汪小菲以集團總裁的身分對外解釋,歇業原因只是「租約到期」,但餐飲界盛傳是因為不熟悉台灣消費者的喜好與口味,經營不如預期。

不久,媒體便傳出接手的餐廳是享譽大陸的火鍋連鎖「海底撈」,一時之間,話題不斷,國內的《遠見》雜誌跨海到大陸四川、北京,採訪該連鎖創辦人張勇及其團隊;《天下》雜誌還以〈海底撈來台,肉麻服務台灣買單?〉為題,探討這家在四川起家、強調「服務勝於一切」、在海內外有一百二十一家分店的火鍋連鎖,能否以同樣的經營模式打動台灣消費者的心,也擺脫大陸餐飲業無法在台灣立足的陰影。

報導中說,候位時可以幫客人美甲、擦鞋,或是下圍棋;上桌後會依需求送上髮夾、保護手機夾鏈套;一邊吃火鍋,服務生隨時送熱毛巾,現場還有師傅表演拉麵秀。這種被稱為「肉麻服務」,甚至大陸有人稱「變態伺候」的服務,在台灣真的吃得開?

《天下》雜誌記者採訪一位消費者,他說:「與其讓我吃水果、擦鞋,不如讓我快點進去吃火鍋,」新竹物流流通事業群總經理李正義也認為,台灣消費者可能更注重食材,不見得會被這種服務所吸引。

企業管理的最佳個案

海底撈究竟為何強調「服務至上」?海底撈創辦人張勇對台灣的記者說,從很早以前就體會到,服務會影響顧客的味覺!如果客人覺得吃著開心,就會誇味道好;如果覺得你冷淡,就會說難吃。過去他接受陸媒專訪時也曾說:「火鍋相對於其他餐飲,品質的差別不大,因此,服務就特別容易成為競爭中的差異性手段。我這個人想法比較開明,對服務沒有定見,只要顧客有需求,我們就做。」

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張勇徹底執行,沒想到成就了火鍋王國,也成了企業管理的最佳個案。據《遠見》雜誌報導,二○○九年,海底撈入選哈佛商學院唯一中國服務業的教案;二○一一年由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訪問教授黃鐵鷹所撰寫的《海底撈你學不會》,更是暢銷超過一百萬冊,所有商學院老師都在講授、研究海底撈,光是討論海底撈的書就超過二十本,像是《海底撈你學得會》、《海底撈撈什麼》……等。

報導中說,中國不少城市都出現海底撈「山寨版」,像是海裡撈、海中撈、海上撈、海底撈月,企圖魚目混珠,甚至還有人乾脆就將店名取為「海底撈」。

這股熱潮蔓延海內外,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五年前,到香港大學EMBA演講,交流中第一次聽到海底撈的服務傳奇,他立刻帶八個同事到店裡親身體驗。他說,菜單上一份丸子五顆,他和七個同事討論如果只點一份,三個人沒得吃,點兩份又吃不完,結果一旁的服務人員馬上說,「點一份就好,我送你們三顆。」沈方正說,台灣的服務人員很少有權利這麼做,幾乎都要領班同意。

雲朗集團餐飲總經理丁原偉說,「主要產品不能太差,次要產品做得比主要產品好。」海底撈賣的不只是火鍋,而是全方位體驗。

外送火鍋借你電磁爐

事實上,海底撈的服務不只是送熱毛巾、表演拉麵,或是額外贈送餐點,有一回張勇回憶起他的西安分店開設後第四年卻碰上SARS,他同樣以貼心的服務,維繫了店裡的業績。

他說,那時客人不敢在公共場所多逗留,「餐飲工業陷入低谷,海底撈也未能倖免,營業額直線下降,往日賓客滿座的火鍋店變得冷冷清清。」西安店經理楊小麗開始尋思對策,既然客人不願進店就餐,不如幫客人送上門去,他在報紙上發布海底撈火鍋外賣的消息。結果,訂餐電話立刻響個不停。

「為了送貨方便,我們將傳統的煤氣罐更換為輕便的電磁爐,前一天送餐,第二天再去取回電磁爐。記得這事當時還被『焦點訪談』欄目作為餐飲業在『非典』時期的重大創新進行了專題報導。」聊起往事,張勇仍頗為得意。

至於進軍台灣市場,他對台灣記者說:「我不是到台灣追求成功,而是來學習的,」畢竟台灣的餐飲業水準高,他想近距離學習台灣的餐飲服務業。

倡導親情式管理 連員工也服務

今年四十四歲的張勇讓海底撈火鍋連鎖得以壯大的祕訣,不只是服務好客戶,也服務好員工。據了解,公司的服務生大多是用「吃好道相報」的方式,一個介紹一個而來。張勇說,「大家可以和親戚朋友一起工作,自然就很開心,這種快樂的情緒對身邊的人都是很具感染力的。」他認為,餐飲業屬於勞動密集型工業,顧客是人,員工也是人,所以一定要「以人為本」。「我始終認為,只有當員工對企業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才會真正快樂地工作,用心去做事,然後再透過他們去傳遞海底撈的價值理念。」

張勇為員工提供住宿,租住的房子都是正式住宅而非鐵皮屋,且都配備冷氣、電腦,還有專人負責清潔、為員工洗床單。如果員工是夫妻,就提供單獨房間……「光是員工的住宿費用,一個門店一年就要花掉五十萬元人民幣。」他說。

自己管人力資源部

張勇認為,一個餐飲集團最重要的部門是人力資源部,而且一定是有實權的幹部兼任。「我就兼著海底撈公司人力資源部的部長,幾大部門領導是副部長,分公司老總是各地人力資源部的部長。」

為了激勵員工,他每個月給經理、店長以上幹部、優秀員工的父母寄錢,每次約幾百元人民幣,「這些農村的老人大多沒有養老保險,這筆錢就相當於給他們發保險了,他們因此也會一再叮囑自己的孩子在海底撈好好做。」張勇說。

最讓其他企業員工羨慕的,他還出資興建一所寄宿學校,讓員工的孩子免費上學。他說,「我們還設立了專項基金,每年會撥一百萬用於治療員工和直系親屬的重大疾病。雖然這樣的福利和員工激勵制度讓海底撈的利潤率縮水很多,但我覺得這些錢花得很值得。」

據了解,海底撈的管理人員包括店長、經理,大多從內部提拔上來。張勇常告訴新進員工,「你只要好好幹,我們一定會提拔你,這是我們的承諾。」他認為,一個人只要肯努力,學歷、背景都不是問題,身旁的幹部就是新員工的榜樣,也是他們看得見的未來。

神祕嘉賓檢核服務

有獎賞也有要求,海底撈對於升任店長的考核有兩項指標:一是顧客的滿意度,二是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還會邀請神祕嘉賓到店裡用餐,以此進行考核。

「我看到有的餐廳訓練服務員,微笑要露出八顆牙齒,嘴裡夾一根筷子訓練,我說那哪是笑啊,簡直比哭還難受,那些僵硬的笑容,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海底撈從來不做這類規定。」張勇說,唯有「激情」加上「滿足感」才有快樂,員工快樂,就會將快樂帶到工作之中。「我倡導親情式的管理,並非放鬆要求的管理。從表面上看海底撈的管理不成章法,實際上很有章法。」

小檔案

張勇,四川簡陽人,18歲進拖拉機廠當電焊工人,一成不變的工作讓他感覺無聊,離職後先做路邊攤麻辣燙。兩年後賺得人生第一桶金,1994年3月,張勇在四川簡陽開設第一間有店面的火鍋店。他和太太、同學和同學太太四人,就是海底撈最原始的創業團隊。

1999年,張勇決定開設分店,第一站選擇西安,但事與願違,前幾個月虧損,眼看過去老本快賠個精光,他要求合夥人撤資,委派得力助手楊小麗全權負責,落實海底撈的核心理念——服務高於一切!結果短短兩個月內,西安店居然奇蹟般地轉虧為盈。

海底撈經營20年,在中國29個城市展店,還進入美國、南韓和新加坡,總計海內外分店共121家,員工人數超過2萬名,一年約有6000萬的消費人次,平均每日翻台率是4次,生意最好的分店能翻到8次,每家店平均兩年半就能回收投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