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內湖垃圾山變身為「內湖復育園區」,昨日開幕。圖/徐兆玄
【本報台北訊】昔日包辦全台北市垃圾的內湖垃圾山,經過長達八年的清山、植栽,如今碧草如茵、煥然一新;內湖復育公園園區昨日啟用,不再是城市毒瘤,重新擁抱新綠帶。
垃圾山清除計畫始於前市長馬英九時代,在前市長郝龍斌任內施工,台北市長柯文哲與環保局長劉銘龍、市議員種下代表「愛」與「快樂」的市花杜鵑花,象徵分享愛與喜悅給全台北市民。
復育公園園區北面七星山,南臨基隆河,東起南湖大橋,西至安美街,占地約十六公頃,包含平坦區及一座四十公尺高的小山丘,山丘上設置「遠景相框」,站在高處可遠眺台北一○一 ,公園周邊有自行車道,未來還會建置復育林區、遊憩區、高灘地、陽光草坪、活動廣場、景觀廣場及觀景台等。
15年堆成臭怪獸
內湖垃圾山以前臭名遠播,本名叫「葫洲里垃圾場」,原是市府承租來堆放全台北市垃圾的漥地,因缺乏配套政策,窪地變平地,平地變丘陵,丘陵成山。
一九七○到一九八五的十五年間,長成占地十六點五公頃、長一千零六十公尺、寬三百五十公尺、高五十三公尺、體積三百一十三萬立方公尺的垃圾山,一隻臭不可遏的怪獸。直到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三日一場燃了十天的大火,重新喚起政府注意。
12萬輛垃圾 繞台1圈半
內湖垃圾山經過八年,才將多達二百二十二萬立方公尺的垃圾清理乾淨。根據環保局的資料,含土石方、可焚化、可回收三類若以砂石車裝滿載,十二萬輛車次再以直線排列,總長度可達一千五百九十四公里,相當於四點三條中山高速公路,約可繞台灣一圈半。
抵抗薰天臭氣,也是人性考驗。工人只要站在分篩機器旁待上半天,臭味沾上衣物好幾天都褪不去,工地現場加裝抽風機,加強場區內通風設備,配戴活性碳口罩,下工時,仍然全身發出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