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田大宇宙 八煙水梯田米×多樣性生態物種

文/好吃編輯部 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2015.04.12
2741觀看次
字級
原先是種植杜鵑的旱田,引水後營造成美麗的「水中央」地景。
睽違25年的手工插秧。圖/財團法人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提供
睽違25年的手工插秧。圖/財團法人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提供
睽違25年的手工插秧。圖/財團法人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提供
老農們自耕自食,種類多樣,吃不完的,就拿到馬路邊販賣。
八煙出張所
老農們剛採下來的山藥,還來不及拿到攤子上,就被熱情的民眾詢價。
米禮盒內有三包一公斤米,分別是八煙生產的大鵰米、救世米,以及苗栗灣寶的洪箱米,全為有機耕作,對環境友善的米品牌。
大葉田香草,狀似薄荷,有八角香氣。
用大葉田香草製成的茶葉及冰淇淋。
八煙有獨特的砌石文化,砌石屋約有45~50公分厚,靠重力與摩擦力來穩固彼此,冬暖夏涼。
八煙米一年一穫,秋天水梯田放水涵養土質,此時,雖無生產,卻是動物們的絕佳棲地。
生態復育後,動物都回來了!二級保育類的穿山甲也出現八煙林間。圖/財團法人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提供

兩百多年的陽明山八煙聚落,擁有獨特的水梯田地景,二十五年來,因人口外移老化,以及地方政府推廣地瓜等旱作,水田消失,連帶影響著當地的生態與水圳文化。為了恢復地景,也為了創造人與環境的永續共生,近年來,八煙聚落以自然農法復耕水梯田,他們說:「當梯田無法以機械耕作時,就讓我們用手工吧!」水梯田的復耕,不但把過去的水田找了回來,也復刻了傳統農村裡手工插秧、割稻等場景,如同飽滿的稻穗,彎腰親吻土地,保持對環境的謙卑。

兩百年聚落

魚路古道的重要休憩站

走在八煙聚落裡,處處可見遊客與老農穿梭走動,採訪那天,80歲的進忠伯迎面而來,身體硬朗黝黑的他,跟基金會裡的邱銘源和廖仁慧寒暄一陣,離開前還不忘落下一句親切的問候:「有閒來我叨坐啦。」進忠伯口中的「基金會」,指的便是從2008年開始進駐八煙聚落的「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

八煙位在魚路古道(金八里大道)北段入口,古道從金山的磺港漁村連接台北士林,全長30公里,是金山漁夫得以販賣漁獲到士林的重要命脈。

如今,陽金公路開通,從士林到金山不過30分鐘車程,先民們翻山越嶺的艱辛早被遺忘,而位於魚路古道中心點,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八煙聚落,也因人口的老化與外移,不是廢耕,就是由原先的「水梯田」轉為種植地瓜、山藥和植栽園藝的「旱田」。

從水梯田的復育開始

陽明山曾是日治時代進貢天皇蓬萊米的產區,是北台灣重要的稻米產地,八煙地形南高北低,先民利用水圳自南面引水灌溉梯田,形成獨特的「水梯田」景觀。

梯田因面積小,不適合以機械耕作,從插秧、除草到割稻皆須仰賴人力,在人口老化與外移的壓力下,農地不是廢耕,就是轉作地方政府推廣的特色作物:地瓜、山藥,以及比較好照料的植栽園藝。

且由於地瓜、山藥、園藝作物須旱作,連帶的影響著水圳文化的沒落。水圳和當地的「打石工藝」密切相關,老祖先們智慧驚人,在貧瘠的生活裡就地取材,利用火山噴發後的安山岩,把大石頭打成中石頭、小石頭,再去堆疊房子、水圳。走在八煙,不時可看到由形狀不一的石頭堆疊出的三合院、田埂、石牆、水圳等。

當水田轉為旱作時,農村的景觀整個改變了,農地裡沒有水,水圳只剩涓涓細流,童年時大人曬榖、小孩在稻埕旁玩耍的景象也不復見。

2008年基金會進駐後,便以復育水梯田為首要任務,基金會執行長廖仁慧說:「就是先把水引進來。」第一年他們邀請認養企業種植蓮花,但因當地氣候不適合,蓮花無法久活,最後只好拿出撒手鐧,其實也就是回到水梯田原初所種植的作物——水稻,讓睽違25年沒有種水稻的八煙,重新插秧!

邀請城市俗來體驗

基金會用租田僱工的方式,邀請老農們來做田間管理,以有機農法種植稻米,並引進城市裡的人力,廖仁慧說:「農村缺人,城市人缺體驗,剛好把他們互補起來。」基金會邀請城市人來手工插秧、割稻;老農則躍身為經驗老道的講師、指導者,不只學校老師帶學生來當義工,企業也透過認養,讓不少OL跟著老闆一同插秧,感受腳踩土地的真實與溫潤。

從第一年的僱工,到第二年的契作,基金會逐步擴大水梯田面積,恢復八煙原始的農村景觀,還把其中一個原本種植杜鵑的旱田,引水營造成「水中央」。「水中央」現在不但是八煙的熱門景點,不少新人還會特地繞到此地拍婚紗,也因棲地恢復,水鳥與各種生物也都回來了。

廖仁慧說:「生物比產業回來得更快!」引水灌溉,加上恢復水圳的使用,以傳統的砌石取代水泥後,石頭間的縫隙、底部的沙質、泥土,創造出生物的生存空間,先是青蛙,後來水蛇、烏龜、蜻蜓也來了,老鷹、穿山甲、白鼻心紛紛出現,當地老農驚喜地形容:「好久沒聽到青蛙叫得這麼大聲了,彷彿整個山頭都是牠們的練歌場。」

產業是生計

多面向開發創造

為了創造生產、生態、生活的「三生一體」,也為了實踐「里山精神」裡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對自然環境的合理使用、永續共生,除了擴大稻米生產面積,復育更多的水梯田,創造良好的生物棲地並降低生產成本外,基金會也陸續開發其他具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如「大葉田香」,這曾是農村裡常見的香草植物,外表狀似薄荷的大葉田香,有八角的自然甘甜與香氣,可滷豆腐、做粿,還可煮茶、做冰淇淋。

走進在地資訊站,同時也是小賣店的「八煙出張所」,裡面的陳列「很有味道」。內有基金會以「生態廚房」為品牌的米禮盒、農村LV包、台東月桃葉籃、鶯歌老街藍口碗,以及從當地打石技藝延伸,以漂流木製成的木盤、社區媽媽用大葉田香做的草仔粿、大葉田香茶,以及非基改黃豆製成的豆花、石花凍、仙草凍等。

由於八煙目前生產的產品品項有限,賣店裡便囊括了不少有農村意象的其他農友的好食材與好商品,比如「生態食材」米禮盒,除了產自八煙水梯田的大鵰米與救世米外,還有苗栗灣寶的洪箱米。基金會將出張所視為一個平台,凝聚各地的友善力量,也透過商品的多元,將台灣各地的產地故事與商品特色發散出去。

(選錄自《Eco Food 生態食材!小農田大宇宙,自然農場裡的復育新運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