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早乳房攝影 罹癌率恐增加

 |2015.03.19
2566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國內研究認為乳癌篩檢可採個人化方式,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方法很務實,但真要推行,必須先推小型試辦,分析成果再考慮推廣範圍擴大;國健署則表示,篩檢方法若利大於弊、且符合成本效益,國際間也有相關實證研究,未來個人化篩檢也可納入討論。

國泰醫院一般外科醫師蔡欣恬認為,對研究高危險群三十歲起、每半年篩檢,要考慮乳房攝影產生輻射線的疑慮,美國已有研究認為,太年輕接受乳房攝影,未來乳癌機率恐增加,這些因素須一併考量。

張金堅說,美國乳癌患者發生在停經前約占三分之一,國內停經前約三分之二到一半,三十歲以前發病的年輕個案,約是歐美兩倍,雖國內年齡有延後現象,但每個人罹患風險確實與年齡、家族病史、基因等相關,個人化篩檢是未來趨勢。

不過,對研究建議低風險族群六十歲才篩檢,張金堅認為,這些還可以進一步規畫,且應了解腫瘤產生、從無到有的時間有多長,或哪些患者罹癌後惡性度較高,再找出適合篩檢間隔時間。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一○○年度的癌症登記資料,確診乳癌病例首度破萬,現行乳癌篩檢為四十五歲到六十九歲、每兩年免費一次乳房攝影,主要是國內罹患率以此族群最高。至於未來是否推行個人化的篩檢,需考量利大於弊,個人化篩檢是可以討論的方向。

蔡欣恬表示,臨床上治療或篩檢也朝向個人化,篩檢後若有疑慮,會要求提早為半年回診,無異常,時間可延長。臨床有些五十歲左右婦女原習慣每年篩檢,但持續篩檢兩、三年均正常後,會因忙碌三年沒篩檢,結果就卻出現病灶,因此仍有風險存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