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車50年 問路北橫 憶先父精神

 |2015.02.26
3476觀看次
字級
巫燐妻子吳靜枝(左起)、兒子巫信宗、女兒巫雪敏,在巫燐當年與家人在巴崚橋頭留下的珍貴黑白照前合影。圖/蘇瑋璇
北橫公路開拓篳路藍縷,工程人員吃了很多苦。圖/公路總局提供

【本報台北訊】「爸爸是國家建設的一根小螺絲釘,做好本分的事。」北橫公路工務員巫燐的女兒巫雪敏,兒時對父親的印象是「總不在家」,直到大學參加健行重返北橫,腳下踏著父親奉獻青春開鑿的路,「覺得好有歸屬感。」

北橫編號「台七線」,全長一百二十九點七公里,與中橫、南橫並列台灣三大橫貫公路,完工時沿線有復興橋、巴崚橋兩座吊橋及大曼橋一座拱橋,壯麗雄偉。明年是北橫公路通車五十年,交通部公路總局發行《問路北橫》專書,細數北橫公路歷史,許多台灣公路背後的無名英雄身影,在書中首度曝光。

「當巴士在大曼停車,而自己看到(妻子)靜枝他們時,自己高興極了!這是我們計畫許久的事,終獲得成功,好極了!」參與北橫興建的巫燐,在日記寫著等待家人到訪的興奮心情,他的老舊片、故事被收錄在《問路北橫》書中,讓外界了解築路者的艱辛。

專精橋梁工程的巫燐五年前過世,他日記中記載工程進度及甘苦,是專書收藏的一筆珍貴史料。巫雪敏說,父親直到過世前幾天都還寫日記,字跡工整,頗有工程師一板一眼風格。為了拉拔三姐弟,父親主動爭取外派賺更多錢,身處艱險開山闢路,卻從不曾聽他喊一聲苦。

巫雪敏哽咽地說,去年著手整理父親日記,感觸很深,台灣公路都是小人物、小螺絲釘建設,撐起台灣經濟榮景,這分精神應延續下去,現在台灣人太追求浮面,願意深耕基礎建設的人太少。

公路總局退休總工程司王慶一說,早年台灣工程人員兢兢業業看書自修,橋梁道路自己設計,不必委託顧問公司,品質卻非常好,現在公務員涉獵新知的動機變弱,技術能力也沒有持續精進。

巫燐妻子吳靜枝說,當時盛傳「千萬別嫁工程師」,但他還是嫁了。巫燐每月才能回家一次,只待五天就上山,她曾埋怨丈夫把工作擺在家庭之前,「但這是他的最愛」。巫燐怕她擔心從不談工作的困境,某天聽兒子提及有工人摔落死亡,才知丈夫當時在山區工作相當危險,卻因熱愛工程不願放棄。丈夫一生奉獻公路建設,長女巫雪敏的名字,就是為了紀念大雪山工程。

巫雪敏說,民國五十五年春假,母親吳靜枝帶著姐弟三人,清晨四時多搭客運,搖晃數小時,飽受暈車嘔吐之苦,才能見到父親一面,但看到父親覺得非常開心。《問路北橫》書中保留一張珍貴黑白照,巫家五口在巴崚橋頭合照,在年僅九歲的巫雪敏心目中,是最難忘的兒童節。專書作者李瑞宗說,老一輩公路人長年離鄉背井辛酸往肚裡吞,很難對家人訴說,熬到工程尾聲邀家人來參觀成果,心中驕傲不言而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