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樹下 葛錦昭的綠色奇蹟

口述/葛錦昭 記錄/心岱 |2015.01.20
1787觀看次
字級

口述/葛錦昭

記錄/心岱

民國四十四年,我奉派參與「台灣全省森林資源調查」,這是中美合作的計畫,由美國派遣五名專家到台灣,他們同時帶來了美軍的航照測量技術。過去,我們的探勘活動都只能做到「線」形,而航空照相則有「面」的效果。

林業經營是在廣袤的森林面積中,鑑別出可利用的森林在哪裡,有了準確的資料,才能規畫經營政策,並提供森林的服務,這與集水區的調查和研究有著異曲同工的目的。森林能提供的服務眾多,如木材、森林副產物、水土保持、調節水量與防洪功能、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育、遊樂與休閒區的分布,以及當今氣候暖化下,森林可吸收並保存大氣中促成氣候暖化的二氧化碳等等。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尤其是台灣的森林多分布在人煙罕至的高山崇嶺與陡峭山坡地,若無詳細的調查目的與先進的技術,談台灣的森林經營有如天方夜譚。

日治時代的森林資源調查,是靠調查者徒步進入山區,就所見加以描述記載。當時森林知識有限,借以判斷所見森林的利用價值也偏差;阿里山的檜木林之砍伐,就是以最原始的方式尋找巨木,用最原始的大鋸子伐倒千年才孕育成的紅檜與扁柏。

真正有效率的森林資源調查必須依靠「航空攝影學」的原理與技術,並配合統計學與森林學的知識發展出來的。當年,日本人留下相關的資料,不僅粗略,也俱是濫砍濫伐下的材積價值,在我們學森林的人眼中,這是一份痛心至極的國土流失檔案,令人慘不忍睹。我有幸參與了這次的行動,學習了國外先進的技術,並即時提供科學數據作為台灣政策的規畫,如今想來,這無非是最早「本土化」的作業。

當我們從空中鳥瞰台灣時,這片蒼綠樹海,倘佯在藍色的抱圍中,洋溢著一種安和樂利的氣氛,儘管歷經數百年移民、殖民的開發,台灣不再是「處女地」,但台灣的森林,依然是這塊土地最神祕的寶藏。我有幸能目睹它的面貌,此時我對老師能引薦我將生命緊緊與台灣林業相扣一起,真是銘刻五內,萬分的感激。

在每次出任務之前,我們先依照地圖畫出「飛行線」後,以比例尺算出高度與地面樣區,然後,飛航人員與拍照人員一起上機作業,飛機在森林上空定點盤旋著,透過裝置在機尾的攝影機,攝影師依照緯度與經度的調整與計算,定格拍出「航空照片」,再由這些航照排列,製成航照圖。

完成航照圖後,我們把航空圖攤開,用筆圈出相近似的森林類型(即林型)之範圍並編號寫在航空照片上。必要時要用兩張相鄰的航空照片,並排放置在立體鏡下,如此可更清楚地鑑識林型。因為眼睛可看到照片上的立體森林,也就是可以看到一株株喬木聳立著,看到樹冠的相對高度與樹形,如此可粗略地鑑定其所屬的林型。森林資源調查隊員便在航空照片上畫出台灣林地上一個個森林類型。

航照圖上的林型分布畫妥了,便依次再轉繪到已有的一般地形圖(有河流、公路與鐵路、高等線、行政區、都市、農田等分布位置)上。這僅是紙上作業,只憑照片上呈現的色調深淺、質地粗細、可能的樹種或林型(如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生林、竹林等等)的相異來畫分的。

然後拿著航照圖上的林型位置,找到實際地面的那塊林型。最困難的工作便是到山區找到畫在航照圖上的林型的位置。圖上的特定林型中,大都有許多「參考點」,協助在林地找到航照圖上的林型。這些參考點有的是用來估測尋找的林型之位置,例如離某公路或步道的方向、坡向、坡度及距離,或有某彎曲河流經過之處,林型內是否有大倒樹,是否有特別高的大喬木等等。經過地形、樹形、溪流等的判讀,先在地圖上畫出地面樣區,調查人員隨即進行登山活動。

進入山區尋找到地面上的那塊林地時,便得依其森林特性,設置數個小樣區,在現場校對、取樣,非常詳細的調查與記錄樣區內的樹種、樹高、樹徑等資訊,如此可以計算出單位面積的材積量。這些資料便代表在這裡的林型。

一個區樣的取得,必須經過空中、地面多次往返的繁複過程,每個人的專業或有不同,但目標一致,大家在辦公室開會、討論,在戶外爬山涉水、餐風露宿,每天都要與蚊蚋叮蟄的威脅奮鬥,晴天汗流浹背,雨天則全身淋溼,還有摔跤受傷、墜崖致命的可能,然而,有美軍物資與器材的供應,已經比先前我們土法煉鋼的探勘要強上千百倍。

當時總共編列有十個小組,每組兩人,各小組分開進行。利用這科技上的運作,我們「找樹」的效率變得輕鬆而快速。

隨著這個計畫,台灣森林調查所需的野外裝備、儀器工具不僅提升了不少,也造就了科技運用的里程碑。但相對的,台灣也給予美國人相當的震撼,我記得美國五人小組中的一位布萊恩教授,他在見識台灣的地形、樹種、人才之後,不禁大開眼界,他說他周遊列國,走過千山萬水,但所接觸的樹種僅只數十種,而台灣,單就闊葉林的樹種就有上百種,且都是「優勢種」,這亞熱帶獨一無二的豐富資源,令他們嘆為觀止。

這個長達兩年的計畫,在中美合作中,完成了台灣森林資源的調查,它算是光復後,政府首次有了一套完整的資料數據,作為林業政策的白皮書。對於研究單位來說,它提供了無誤的現況與方向的導引,而對於我呢,四十多年前參與這個計畫,讓我有機會走遍了台灣的名山大川,拜訪了各種林木樹種之後,使我更確切的了解,台灣全島有百分之五八.五三為森林所覆蓋,可說在最小的土地上,擁有最多氣候型態與地形變化的島國,然而,歷經四百年的開發,大量伐木濫砍之下,大地反撲的威力已經與日俱增,受創的大自然需要時間來修復,我們必須還給森林生息的空間。

森林資源曾經為台灣的四、五、六○年代創造高度的經濟奇蹟,其後,科技帶動了工商業的興盛,大家再也看不見森林資源的重要,如今,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綠色產業再度被世人所重視,而台灣的命脈,依然維繫在森林資源上,因此,永續的生態保育觀念,是大自然恆常的語言,那就是:千秋的大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