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幅道教神仙畫 首度福降台灣

林洛瀅 |2015.01.13
2650觀看次
字級
宗教藝術大師廖宗東及其畫作。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林洛瀅台北報導】為匡正弘揚道家精神,宗教藝術大師廖宗東年輕時,藉由工筆畫在絹布繪製眾神,傳遞眾神庇佑黎民百姓;即日起至一月二十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瑞元廳展出「福降人間:宗教藝術廖宗東大師道教神仙工筆畫展」,一百多幅道教神仙畫作,首度在台灣公開亮相。

二○一五年之初,廖宗東展出「福降人間:宗教藝術廖宗東大師道教神仙工筆畫展」,象徵著為台灣祈福,希望帶給民眾心靈安定護佑感。他擅長繪畫儒釋道的聖像畫作,畫齡超過五十年,累計近二萬幅、二千多種神像畫。

約八年前,廖宗東遭逢車禍意外導致右手不能再提筆,這次展出一百多幅,為三十歲至車禍前的後期改革作品,占種類項目十分之一。

百餘幅作品涵括道教的三清、五老、九星、九皇、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剎等,早年廖宗東曾繪畫佛像,〈自在觀音〉等四幅作品也展示其中。

醫道世家背景

區隔道與藝術

「神像畫依照壇規循矩繪製,可以作為壇場主神,因此相當重視歷史背景考究,掌握結構、神韻、手持法器,神尊體莊嚴不可歪斜。」廖宗東指出,「道」與「藝術」文化本不相同,早期台灣常見的神像畫,多從大陸流傳來台,大多屬於信眾為做功德而畫,例如:民間常見濟公像畫,身上衣著破爛、歪嘴斜眼、斜躺不正。

廖宗東闡揚道教使命,源自「醫道世家」背景;祖先跟隨延平郡王鄭成功來台開墾後,家中五代供奉太上老君聖像,曾祖父曾是台灣總督府林獻堂的御醫;廖宗東八歲起,尋拜各處名師,曾在中國道教學院就讀,學習宗教歷史背景,從教禮、教義、教規、教戒、生態學、行為學、文化學等,真正吸收宗教浩瀚精神。

戲院看板薰習

開啟繪畫興趣

至於藝術天分,在廖宗東年幼時,住家鄰近台中五洲大戲院、樂舞台戲院,當時一家廣告公司租借住宅後,他耳濡目染逐漸喜歡塗鴉興趣,後來他曾拜楊夏蕙為師,後來共創中國美術設計協會至今。他說,投入工筆畫作,在繪畫生涯中期一改大膽的浪漫畫風,開始遵循壇場儀軌繪製神像畫,後期階段,他開始考究歷史,讓神像畫趨向成熟。

廖宗東遊走兩岸約四十年,深深感觸匡正道教精髓的使命,他說,早年大陸有很多道教宗教系統,眾多神像畫遭受文革迫害後,幾乎消失殆盡,有些畫家了解不深,神像畫屢屢出現謬誤,應該重視歷史考究,例如:包公臉部黑如炭,關公的大紅臉,是根據宗教五行論表達忠義精神,現實並非有此膚種。

重視宗教演變

傳承華夏文化

廖宗東強調,中國宗教神的歷史淵源,一書、二畫、三雕、四刻、五塑,中華五千多年歷史,從甲骨文出現、崖畫、石窟雕刻等,體悟各年代宗教歷史文化演變;東漢時期,道教的主要創始人物張道陵,綜合傳統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陰陽術數,巫術並於與漢代所崇尚黃老道家的思潮逐漸融合,道教教派也於此時形成。

民間常見神教並非道教,以前五十年才出一位道士,並且富有歷史文化內涵,若只會畫符、念咒還不算符合資格。

廖宗東說,首次舉辦大型個展,主要闡揚人類忠孝精神,神像畫依循曾編撰《道教大辭典》為範本,詳細考究服裝、飾品、歷史背景,具有重要藝術文化價值,盼望華夏文化得以傳承,願意將神畫作品成為他人學習範本,讓炎黃文化表達忠孝精神永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