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無毒鳳梨田 種出台北赤蛙

 |2015.01.04
8072觀看次
字級
台北赤蛙。圖/林務局提供

【本報台北訊】沿著屏東縣內埔沿山公路,一大片無毒鳳梨田吸引台北赤蛙棲息。銘泉農場主人吳堅銘是第三代務農子弟,長期無毒種植鳳梨,加上七年前在田區一隅打造生態池,吸引台北赤蛙棲息,近來引起學者關注。

台北赤蛙是國內保育類二級的珍貴稀有動物,台灣早期時常可在西部水田、草澤、埤塘裡,看見牠嬌小的身影,近年隨著開發及農藥汙染,讓北赤數量極遽下滑,僅剩新北市三芝、石門、桃園市楊梅、龍潭、台南市官田及屏東縣內埔有零星族群。

不過大多在水田溼地棲息的台北赤蛙,最近出現在銘泉農場旱作的鳳梨田間,引起生態界關注。吳銘泉說,除了長期不使用農藥,七年前開始發現台北赤蛙的身影,可能與當年在園內挖了一塊生態池有關。

三十公頃的銘泉農場是吳家祖父留下的土地,那時農場與台鳳公司契作,吳堅銘的父親吳木泉從一九八七年起外銷日本,原本使用生長激素,讓鳳梨「長得挺拔」,卻發現多數農民大量使用生長激素,目地是讓鳳梨「更大顆」,驚覺不對勁停用。

吳堅銘從屏科大農園生產系研究所畢業後,同是碩士的夫妻兩人接手經營。除了維持不用生長激素、不用農藥,也在田區一隅打造生態池,開始發現北赤身影。

去年慈心有機基金會輔導吳堅銘申請綠色保育標章,讓消費者知道這片友善耕作的鳳梨田,保護台北赤蛙的棲息環境,才引起學界注意。

台北赤蛙的出現也讓吳母感到五味雜陳。她說,年輕時夫妻上山打拚,兒女留在都市念書,每晚聽見蛙鳴好似兒子哭聲,就讓她感到心碎。如今兒子接手農場,青蛙又再出現,才讓她逐漸化解每次聽到蛙鳴就鼻酸的心情。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說,其實台北赤蛙繁殖能力不差,但過去屏東農墾地因農藥汙染使其族群量降低,若改變農耕型態,不用藥、以生態友善方式,提供水源及遮蔽環境,只要環境恢復、不要干擾捕捉,就有機會逐漸恢復族群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