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顧貞觀的〈金縷曲〉(下)

陳牧雨 |2014.12.30
3670觀看次
字級
前文已介紹了顧貞觀〈金縷曲〉其一,今再說其二: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僝愁。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千萬恨,為兄剖。 書法/陳牧雨

文/陳牧雨

前文已介紹了顧貞觀〈金縷曲〉其一,今再說其二: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僝愁。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千萬恨,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

起首直陳自己辜負了好友的期望因而自責不已,而且這段時間,碰到自己妻子過世,人生到這個地步,也委實有夠淒涼的了:「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

可是顧貞觀認為他也如當年的杜甫,雖然清貧不得志,形容消瘦,卻仍然念茲在茲,時時掛心著被流放在夜郎不得歸來的李白。

這「李白」當然暗指稱被遺戍的好友吳漢槎。就在這樣無計可施的狀況下,唯有「詞賦從今須少作 ,留取心魂相守」,大家拚命的活久一點,希望有一天政治清明,能獲得平反釋放。

清朝陳廷焯在他的《白雨齋詞話》中這樣說:「華峰(顧貞觀字華峰)〈賀新郎〉(金縷曲詞牌亦名賀新郎)兩闋,只如家常說話,而痛快淋漓,宛轉反覆,兩人心跡,一一如見。雖非正聲,亦千秋絕調也」;又說:「而二詞純以性情結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寧告戒,無一字不從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真是中肯且一語中的的評論。

雖然詞中也充滿無奈與消極的等待,但是顧貞觀對營救好友的行動卻一直積極的進行著。

在刻意鑽營之下,顧貞觀終於與納蘭容若攀上了關係。

審度形勢,對於容若這樣有才情且名滿天下的詞人,要動之以情,「詞」當然是最好的媒介。於是,顧貞觀在結識了容若之後,把這兩闋詞拿出來給容若過目。

納蘭容若在看過了這兩闋詞之後的反應是什麼呢?

顧貞觀將結果附註在這兩闋詞之後:

二詞容若見之,為泣下數行,曰:「河梁生別之詩,山陽死友之傳,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當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囑也。」

余曰:「人壽幾何,請以五載為期。」懇之太傅(明珠),亦蒙見許,而漢槎果以辛酉入關矣!附書志感,兼志痛云。

意思是說:容若看完之後,感動得當場流下眼淚。並認為這兩闋詞可以與「河梁生別之詩」(李陵的〈別離詩〉),及「山陽死友之傳」(向秀悼念嵇康的〈思舊賦〉)相互媲美,並列為三。並且許諾十年之內(三千六百日)必營救吳漢槎回關內。

可是顧貞觀卻當場跟容若討價還價:「人生苦短,可否在五年之內幫忙完成?」並且懇請當時權傾一時的納蘭明珠介入此事,明珠正是容若的父親。

這樣非分的要求,也獲得容若的應許,並引薦顧貞觀結識了納蘭明珠。

吳漢槎在眾人的奔走營救之下,終於在辛酉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年遇赦回到關內,計謫戍寧古塔二十三年之久。

故事是感人肺腑的,真情流露宣洩於紙上,文詞自然也感人。這兩闋詞,也因為這個感人的故事,在浩瀚的中國文學大海中,得以閃爍如黑夜中耀眼的明珠。

後人雖然競相效法這種顧貞觀首創的以詞代書的風格,這其中還包括納蘭容若亦曾填〈金縷曲〉以詞代書給顧貞觀回了信,但都不如顧貞觀此兩闋的情真意切,撼人心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