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祥等哲人辭世 不勝唏噓

郭士榛 |2014.12.29
1809觀看次
字級
交通大學的「數位典藏計畫」,完成李泰祥親自編修的第一本詩歌樂譜《橄欖樹—李泰祥詩歌之旅》,完整收藏他的創作與手稿。圖/交大出版社提供
漢寶德先生。圖/資料照片
首任文建會主委陳奇祿辭世,享年九十二歲。圖/公視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今年文化界令人遺憾的是藝文界名人,包括作曲家李泰祥、人類學家陳奇祿、知名建築教育學者漢寶德,相繼辭世,令人不勝唏噓。

音樂大師李泰祥一月二日病逝,享壽七十三歲。致力將古典音樂通俗化,創作樂曲上千,其中〈橄欖樹〉、〈告別〉等多首膾炙人口、影響樂壇的歌曲,讓更多平民擁抱與接受學院音樂。 許景淳、齊豫是他知名的子弟兵,留下許多音樂資產。「音樂泰斗」李泰祥,用浪漫而豐沛的情感,激起音樂創作的耀眼火花。儘管罹患帕金森氏症,仍每日持續不斷地創作音樂,保存並推動台灣本土及原住民音樂與文化。

台灣人類學家陳奇祿十月六日病逝,享壽九十二歲。民國六十五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民國七十九年獲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及行政院文化獎。致力台灣土著文化研究四十餘年,在考古人類學領域造就人才無數。多年來在台灣山地間田野調查,在博物館做器物研究的調查報告、標本圖錄與研究專文十餘篇,並附有近百幅豐富精美插圖,是研究台灣土著社會與文化不可或缺的鉅著。

知名建築教育學者漢寶德十一月二十日病逝,亨壽八十歲。漢寶德從史學、美學、環境倫理探究建築所蘊含的人文哲理,除一手籌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創辦台南藝術學院(今台南藝術大學),一手推動藝術教育法的立法,並促成該校音樂系、中國音樂學系的「七年一貫」制音樂教育,更催生台灣第一所博物館學研究所。他不只是美學提倡者,更是劍及履及的實踐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