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夫妻檔 醒著做夢狂想未來

郭士榛 |2014.12.02
3273觀看次
字級
狂想劇場《逆旅》劇照 。 圖/狂想提供
曾瑞蘭:狂想劇場製作人。 廖俊凱:導演代表作品《賊變》,獲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十大年度表演藝術節目。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劇場工作而相識的廖俊凱、曾瑞蘭,因喜愛戲劇,不在意拮据的生活、苦守艱辛的創作,在相知十年後攜手共創家庭,「我們彼此不是為愛情犧牲,是情願為真愛的戲劇奉獻。」為「狂想劇場」打拼,要以狂想為名,提供青年人創作發表空間,凝聚台灣劇場年輕創作力量。

「狂想劇場」藝術總監廖俊凱認為,創作就是「醒著做夢」,希望觀眾進劇場看戲,和導演、演員磨合的關係和經驗,也會是場夢境。

廖俊凱過去學純藝術,卻對劇場產生興趣,課餘當演員,為吸收更多劇場資訊,報考戲曲專科學校和台藝大戲劇系。廖俊凱說,讀大學時他想當導演,結合同學以佛洛伊德劇本《夢的解析》為創作,一起參加戲劇比賽,公開賣票。身為學生,為了方便對外活動,二○○六年成立「狂想劇場」。

二○○九年廖俊凱從金門退伍後,決定給自己一、二年時間試試看,但二○○九「狂想劇場」立案掛牌後,卻沒有資金,始終沒有表現機會,廖俊凱笑稱,二○○九年劇團雖立案,但他仍沒辦法養活自己。

直到二○一一年「狂想劇場」首部戲劇《賊變》,受邀參與第十六屆皇冠藝術節正式發表,也獲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節目,開啟廖俊凱導演之路。

偏愛社會關懷 人性劇本

演出至今,狂想採用過許多台灣年輕劇作家作品,如《賊變》、《I'm the man》、《寄居》等,涉及社會關懷,能吸引廖俊凱的劇本,都有點邊緣、跟人性有關的話題。他笑說:「重要的是,劇本要能勾起我的想像力。」

「狂想未來走向有兩大重點,一是文本的選擇,無論是國外譯本、小說改編或本土劇作家作品,都具有強烈的議題,也會嘗試更劇場風格的演出。」像今年的《洗》,廖俊凱走出導演框架變成策展人,就是另種劇場形式。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所攻讀碩士的曾瑞蘭說:「藝術工作創作雖很重要,但行政管理可以提升藝術的動能。」「夫唱婦隨」一步步推動著「狂想劇場」朝向目標前進。

無需再接外快 專職工作

曾在廣告公司擔任專案企畫的曾瑞蘭,嚮往演戲,下班後上綠光表演學堂課程,啟蒙她投身大家不看好的劇場世界。現在是「狂想劇場」製作人的曾瑞蘭說,前幾年都是在外賺錢養劇團,中期票房與製作費才打平開支。直到去年劇團進入文化部扶植劇團計畫,才緩口氣,夫妻二人都在狂想專職工作,無需再接外快。

曾瑞蘭說,即使經營劇團並不簡單,仍能獲得很多樂趣。剛成立狂想製作《賊變》時,為找女主角就吃了四次閉門羹,最後找到亞太影后陸弈靜擔任女主角,給了劇團一劑強心針。曾瑞蘭認為,每個工作經驗都會成為下一份工作的養分,累積的經歷與實力不容小覷。

曾瑞蘭表示,劇團日益被重視,但只有好的導演、演員、設計還不夠,需要有好的藝術行政、推廣人才,把演出帶到觀眾面前。未來希望專業分工,藝術行政是專業工作,不是「兼職」。

小檔案

曾瑞蘭:狂想劇場製作人。2008年國藝會藝術經理人出國進修計畫獲補助者,客家電視台十三響客家青年築夢紀錄人物,學學文創志業藝術行政與管理講師。2011年《賊變》、兩廳院新點子劇展《逆旅》;2012年《賊變》、《I'm the man》;2013年《I'm the man》、《寄居》、《台北日和》、《北方意念》、2014年《寄居》等作品製作人。

小檔案

廖俊凱:導演代表作品《賊變》,獲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十大年度表演藝術節目。探討科學歷史、道德觀點《哥本哈根》;改編自作家郝譽翔小說,觸及澎湖七一三歷史事件《逆旅》;以現代觀點與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對話《夢的解析》;探問男人三十的生活選擇《I'm the man》;台北房價高居不下所延伸的家庭問題《寄居》。探索劇場形式跨界實驗系列《台北日和》;邀當代編舞家周書毅聯合編導《北方意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