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情世間】 那個大奇,在哪裡?

陳彥宏 |2014.12.01
1476觀看次
字級

文/陳彥宏

南下高雄工作以後就很少回基隆了,這次趁著到基隆出差的機會,約了老友到極樂寺滴水坊點了幾道小菜,一起享用那懷念的極樂麵。席間還特意Line一下,將極樂麵拍照傳給那些年也曾在極樂寺的滿益法師與妙愚法師,打趣地向二位法師報告這碗麵才是我此行開車開了四百公里的真正重點!

飯時間,注意到另一桌約莫有五、六人,一位師姐好興奮的在分享著歡喜、離垢、發光等等,又一直講著清涼地、清涼地……清涼個不停。

我偷偷觀察著,發現那桌人的表情,似乎是有人應付、有人疑惑、有人點頭、有人不解。真不知道他們這一餐吃得有沒有清涼?

我問同桌好友是否知道什麼是清涼地?他回答基隆今天又風又雨又冷,再喝青草茶當然涼!我覺得這個解釋很有意思,哈哈大笑,繼續享用美食。

嚴格說,菩薩十地和清涼地是二個不同議題,暫且把菩薩十地放一邊,就來想想這「清涼地」吧!

《佛學常見辭彙》定義的「清涼地」,是「譬喻涅槃的境界,因涅槃的境界沒有熱惱」。簡單的二個條件說就是「涅槃」與「熱惱」。

《瑜伽師地論》第八十九卷云:「染汙驚惶,故名熱惱」;《妙法蓮華經信解品》云:「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

所以簡單的說,去除了「苦苦」、「壞苦」、「行苦」這三苦所產生的「染汙驚惶」就是「涅槃」;而涅槃雖有「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無住涅槃」、「性淨涅槃」四類之分,但泛指修行學佛的最高目標,為聖者所證的究竟境界;同時也代表著滅度、寂滅、不生、解脫、安樂等意義。

其實,名相與定義這一回事,也不用太在意。自己如果能努力保持身心清淨自在,那自己不就時時處在清涼地了嗎?這似乎比去在意修到了哪個「地」,比去在意到哪裡清不清涼更為重要吧?

猶記得我大學畢業上船實習,值清晨的班,第一次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看著巨大的太陽從水面慢慢躍出。一時,我大聲驚呼「哇!好漂亮啊!」當時一同值班的大副轉頭過來看看我這個不知道是土包子還是神經病,很無奈地搖搖頭回了一句:「漂亮個屁!換個燒餅來吃不更好?」

洞山良价禪師說:「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獲,眼處聞聲始得知。」我一直在想,為什麼讓我感動的「也大奇,也大奇」的日出美景,怎麼會變成比一個燒餅還不值呢?

今天分享「清涼地」的師姐,或許和我那時看著日出的感受是一樣的「也大奇」吧?但是畢竟我們每個人與所有的眾生,彼此根器不同、因緣不同,實在無法契機的感應到,到底那個「大奇」在哪裡?感動在哪裡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