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軍350周年 皇家陸戰隊立下功績 直布羅陀 英國在歐洲最後殖民地

戴定國 |2014.11.09
1090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十月二十六日,在阿富汗的巴斯營地,最後的英軍降下國旗,結束在阿富汗長達十三年的任務。二○○一年英國參加美國主導的戰爭,打擊凱達組織和塔利班組織。當年十一月,皇家海軍陸戰隊是首批部署阿富汗的英軍。

同樣在十月二十六日,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舉行建軍三百五十周年(一六六四年十月二十六日)紀念。在直布羅陀也舉辦四天慶祝活動,陸戰隊員在著名的塔里克之山參加慢跑,此舉具有高度象徵意義。

簽條約 割讓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位於伊比利亞半島南端,是個狹長半島,與西班牙南部的直布羅陀區相連。西元七一一年,北非的穆斯林在首領塔里克帶領下,渡海北上,在西班牙登陸,地點就是直布羅陀(Gibraltar),此詞來自阿拉伯語Jebel Tarik,意思是「塔里克之山」。Gibraltar的前半部分Gibral取自阿拉伯語Jebel(山),後半部tar取自塔里克名字Tarik。當年的塔里克之山,是一塊佇立海邊的巨大岩石山,也是直布羅陀的地標。

直布羅陀是英國的海外領地,歐洲大陸最後一塊殖民地,最高元首為英國女皇,由王室委派總督。直布羅陀於一五○一年併入西班牙,一七○四年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攻下直布羅陀。一七一三年,兩國簽訂「烏得勒支條約」(Utrecht),把直布羅陀割讓給英國。

長期以來,西班牙一直主張收回直布羅陀。一九九一年,英國撤走最後一個營的陸軍。二○○二年直布羅陀全民公投,九成九的人希望留在英國。這是直布羅陀居民就歸屬問題進行的第二次公投,一九六七年舉行時,比率也高達九成九,僅四十多人同意回歸西班牙。

但西班牙仍不放棄,認為英國已把世界很多地方的殖民地歸還原主國,直布羅陀也應如此。去年更因關係緊張,英國派出西敏寺號艦隊駛往直布羅陀演習,西班牙媒體批評英國,試圖以武力威脅西班牙就範。

邊境檢查 兩國人都罵

去年八月,英國在直布羅陀海域修建人工島礁,盼促進海洋生物繁衍,但西班牙漁民稱將破壞漁業資源,影響捕魚,集結數十艘船抗議。英國海軍及直布羅陀警方巡邏船阻止這些漁船進入爭議水域,火藥味十足。

西班牙政府不甘示弱,宣布加強直布羅陀的邊境檢查,徵收五十歐元的出入境費用,導致每天汽車大排長龍,過境等候長達數小時。直布羅陀面積只有六點五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三萬。許多居民每天往返西班牙經商或上班。西班牙宣布,也將追查住在西班牙境內的直布羅陀居民逃漏稅行為。

這不但令直布羅陀人反感,緊鄰直布羅陀的西班牙小鎮拉利居民也無法接受。由於常年的高失業率,很多拉利居民去直布羅陀打工。他們說:「直布羅陀人能生活,應該感謝我們;我們可以賺點錢,也必須感謝他們,這裏有很多工人,每天要支付很多開銷。」

西班牙表示新措施目的是打擊走私香菸。不過,英國批評西班牙違背歐盟自由流動的規定。首相卡麥隆打電話給西班牙首相拉霍伊,稱直布羅陀邊境緊張將損害兩國關係,並表示英國對直布羅陀主權的立場不會改變,但希望透過政治對話解決與西班牙的爭端。

繁忙海道 爭奪三百年

直布羅陀和福克蘭群島不一樣,福克蘭不是航海必經之處,直布羅陀海峽則是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唯一通道,所有經過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到歐洲去的船都要經過這個咽喉,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它屬於哪一國,那國就控制直布羅陀海峽,因此英國和西班牙相持不下,明爭暗鬥了近三百年。

從軍事角度看,直布羅陀海峽長九十公里,寬十二公里至四十三公里,是美國海軍第六艦隊和北約各國海軍進出地中海的要道,也是俄羅斯黑海艦隊出入大西洋的必經之路。西班牙的羅塔海軍基地是美國地中海艦隊的根據地,美軍可藉此控制和封鎖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的經濟由英軍主導,海軍船塢提供大量經濟活動。但過去二十年,英軍對直布羅陀經濟的影響力急劇減少。一九八四年,英軍經濟活動仍占當地生產總值超過六成,二○一二年卻只占百分之七。

直布羅陀缺乏自然資源,經濟主要依賴對歐盟國家的貿易,以服務業為主,其中金融和旅遊業最重要,不少英國銀行和國際銀行在當地設有辦事處,直布羅陀已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直布羅陀海峽還具有重要的海洋學價值。海水分上下兩層,兩百公尺以上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兩百公尺至海底,鹽度更高的海水則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這種海水的交替流動對地中海氣候、水文、生物資源都有很大的影響。

英國不再是日不落帝國,甚至被俄羅斯譏為小島國家,又差點失去蘇格蘭,面積更縮小。因此,擁有直布羅陀,對英國國力的象徵意義很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