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詩話】 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東坡

吳東權 |2014.11.06
1991觀看次
字級

文/吳東權

蘇軾(一○三七~一一○一年),宋代大詩人,與蘇洵(父)、蘇轍(弟),都是當時名滿天下的大文豪,並稱「三蘇」。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二十二歲進士及第,一生歷任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員,但仕途顛沛、遷謫無常,不過並不妨礙他成為當代才氣縱橫、個性倔強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詩人、書法家、美食家、工程師。不但詩、詞、文、賦無不精通;而且琴、棋、書、畫、禪無所不曉,真是個罕見的全才。

蘇東坡的才藝太多了,我們只談他的詩。他留下了兩千七百多首詩,有很多名句,膾炙人口,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因病得閒殊可惡,安心是藥更無方」;「深谷留風終夜響,亂山銜月半床明」。

他的詩清新豪健、比喻誇張、隨興多產、題材廣泛,從詩中談人生、論禪理、描風景、敘民情,可謂一代詩宗,名垂千古,在《宋詩一百首》中就入選了十篇,可見後人對其詩的重視。

一般人沒有注意到,蘇東坡還會寫回文詩,舉一首為例:「春滿落花餘碧草。夜涼低月半梧桐;人隨雁遠邊城春,雨映疏簾繡閣空。」倒過來讀成:「空閣繡簾疏映雨,春城邊遠雁隨人;桐梧半月低涼夜,草碧餘花落滿春。」

蘇東坡的詩非常生活化,譬如他寫寒天的感受:「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髮稀」;又如「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巳堆鹽。」這種句感,是身臨其境的真切體會,不是憑想像得來,所以讀來格外親切。宋‧蔡絛撰《西清詩話》載:「王荊公讀東坡遊蔣山詩,至『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乃撫几曰:『老夫平生作詩。無此二句。』」可見王安石對他也是佩服不已。

唐宋詩人多與僧人往來,有些高僧以禪語入詩,超然物外,境界脫俗,如白居易與鳥窠禪師、李翱與藥山禪師、歐陽修與明教禪師、韓愈與大顛禪師、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等,他們以詩奉和,充滿禪意,東坡受佛印的影響,自然也多禪話,南宋胡元任編著《漁隱叢話》云:「東坡〈次韻江晦叔〉詩云:『浮雲時事改,弧月此心明。』語意高妙,如參禪悟道之人,無一毫窒礙也。」

東坡也評論僧詩,據《西清詩話》中云:「東坡言僧詩要無蔬筍氣……殊不知本分家風,水邊林下氣象,蓋不可無。如惠崇云:曉風飄磬遠,暮雪入廊深。華實相副,顧非佳句耶?」其要求如此,不可謂不苛。

歷來很少方家出手批評蘇詩,說他缺點,唯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提到明人毛西河(奇齡)在《西河合集》中評詆東坡太過,遂為之打抱不平,錢云:「或引『春江水暖鴨先知。』以為是坡詩近體之佳者。西河云:『定該鴨知?鵝不知耶?』此言則太鶻突矣,若持此論,則三百篇句句不是,在河之洲者,斑鳩鳲鳩皆可在也,何必睢鳩耶?」錢鍾書此說,相當合情合理。

再說,原來蘇東坡那句詩是題〈惠崇春江晚景畫〉的第一首,全詩為:「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必是惠崇畫中有桃竹蘆鴨等物,故題畫詩中遂予詠述,毛西河有意批評東坡,遂在雞蛋中挑骨頭,殊不知反而自暴其短,留下話柄供後人笑談而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