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聊是非 咖啡館還可修東西

 |2014.09.28
3561觀看次
字級
修理咖啡館想藉修理東西,讓社區居民聯絡感情,也向年輕一代傳承修理技藝。圖為工具分享站「小白屋」。圖/陳宛茜

【本報台北訊】咖啡館可以做甚麼?除了聊天上網,現在又多了一個功能:修東西。台灣首座「修理咖啡館」十月中旬成立,將定時定點提供維修工具與服務,讓顧客一邊修家電家具,一邊喝咖啡交流,修復東西也修復人際關係。

修理咖啡館(Repair Cafe)是風行歐洲的新形態咖啡館。每周一次、在固定時間邀志願修理師傅於咖啡館「駐站」。客人帶東西給師傅修,也可以坐在一旁學習、幫忙修理。四年前阿姆斯特丹成立首間修理咖啡館,如今全球已有四百間修理咖啡館。

台灣首間修理咖啡館,由「城市維修館」團隊與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浮士德啤酒花園合作,在咖啡館內定時提供維修服務與課程。團隊為此上了各種維修課程,並從社區找來多位修理達人,邀他們定時駐站傳授維修技藝。

城市維修館發言人吳亞軒表示,這些修理達人未必是職業師傅。有的出身傳統產業如製鞋,對修鞋有特殊感情與技能;有的熱愛修東西。他們的人生故事往往可以跟台灣的產業變遷連結,城市維修館也記錄他們的維修故事,製成影片與手冊。

維修觀念在台灣有世代落差。五十歲以上的民眾生於貧困年代,童年有修紗窗、電風扇等記憶與技藝。三、四十歲民眾成長時「台灣錢淹腳目」,認為「東西壞了就要丟」。但到了二十多歲新世代,22K薪水無法負擔「壞了即丟」、加上環保意識抬頭,許多人想學會維修家電家具。修理咖啡館正可提供平台,讓這一代向上一代傳承維修技藝。

把「黑手」變全民運動

洋娃娃破了、桌子缺一腳怎麼辦?你可以丟掉再買,也可以跟著世界潮流,帶著壞掉的東西到「修理咖啡館」、學習自己修好它。位於台北大安區的工具分享站「小白屋」,是台灣第一個具「修理咖啡館」雛形的社區中心。

台灣受美國消費文化影響,認為東西要廉價、大量生產,壞了就丟,造成浪費。但在歐洲,一張床或一具電扇價格高品質好,可以用很久,歐洲人也習慣自己動手修東西。

修理師傅在台灣被稱為「黑手」、社會地位不高,但在歐洲,水電工的收入可能跟律師一樣高。這反映兩地社會對「維修」價值的落差。一旦修理咖啡館普及,可以改變人們對「修東西就是全身弄得髒兮兮」的印象,讓維修落實到生活之中、也改變台灣人的消費觀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