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首例 愛傳出去 郭伯伯捐屋助癌友

陳玲芳 |2014.09.26
8172觀看次
字級
郭玉田(小圖)生前捐贈房屋給伊甸基金會,伊甸將其整修為無障礙住宅「伊甸愛心棧」(大圖)。圖/林澔一、伊甸基金會
郭玉田(小圖)生前捐贈房屋給伊甸基金會,伊甸將其整修為無障礙住宅「伊甸愛心棧」(大圖)。圖/林澔一、伊甸基金會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十一年前,郭玉田老先生主動找上伊甸基金會,表示願捐贈房屋以換取後續的醫療與生活照顧,開啟國內首創「以房養老」實驗案;兩年前,郭伯伯過世後,伊甸將房屋修繕為無障礙住宅,免費提供病友北上就醫臨時住宿,用愛心實現長者遺願。

伊甸基金會昨日啟動「伊甸愛心棧」,提供南海路郭伯伯之家、淡江棧兩處各兩個房間,給遠地就醫病友免費住宿,並以弱勢戶優先,讓他們就醫期間有個溫暖的家。

伊甸庇護事業處處長王昭恕表示,「郭伯伯之家」為國內首例,也是迄今唯一「以房養老」的成功案例;他指出,透過醫院社工轉介,預計每年可提供超過七百個入住機會,為病友省下百萬以上的龐大住宿費。

「感謝郭伯伯的遺愛,以及伊甸協助提供愛心住宅,讓我可以在台北安心就醫。」首位入住南海路伊甸愛心棧的病友洪麟,昨日向各界人士表示謝意。

二十二歲的洪麟家住金門,目前就讀高雄應用大學觀光休閒系,十四歲時發現罹患血癌,先後接受化療、手術等歷程,病情穩定後,才接受雙胞胎哥哥的骨髓移植。

洪麟說,抗癌過程不覺得苦,只是當時機票、住宿、醫療費用讓家裡開支暴增,如果家人陪伴看病,花費就會倍增,他曾為了省錢,在身體虛弱時仍獨自北上就醫。

洪麟目前身體狀況穩定,只需每三個月定期回診。透過台大社工轉介,十一日入住郭伯伯之家。他說此地空間寬敞,設備完善,每個房間備有兩張床,其中一張為電動床,病友能調整舒適的姿勢,讓人感到貼心。且交通方便,捷運轉公車僅約十五分鐘就可抵達台大醫院。

「愛心棧」啟用記者會上,發起人盧俊義牧師、淡水棧的愛心房東吳秀英老師也現身說法。

愛心房東吳秀英老師說,自去年九月起,將閒置的淡水房舍免費提供給和信醫院病友住宿,今年九月起正式交由伊甸接手,改為「伊甸愛心棧——新北市淡水棧」。

伊甸說,目前已與台大、和信、馬偕等醫院合作,希望號召更多愛心房東加入伊甸愛心棧行列,平台需求可分類為:以房換服務、愛心房東、捐贈房舍。詳洽專線(○二)二五七八四五一五分機一六二。

郭玉田

˙未婚

˙無子女

˙重度肢障

他透過訂定捐贈契約及「預立遺囑」的方式分別將兩間房屋贈予伊甸。

民國93年「附負擔捐贈」,將其房舍捐贈給伊甸。伊甸負責:

1.日後進駐安養中心暨聘用看護

費用。

2.負擔海葬喪事費用。

93年12月經法院完成公證。

101年,郭玉田80歲過世,伊甸基金會依約「海葬」,他的房屋整修為無障礙住宅「伊甸愛心棧」,免費提供遠地就醫的病友住宿。資料來源/伊甸基金會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