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速遞集團總裁王衛 佛教經義 拉回目空一切的我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4.09.07
2906觀看次
字級
今年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陝西商洛、安康、西安等地考察,特別到西安順豐速運探望快遞工人。圖/中新社
中國大陸快遞行業競爭激烈,順豐引進在國外成熟的「快遞+便利店」模式,與山西太原唐久便利超市合作。圖/中新社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日前二○一四中國快遞行業(國際)發展大會於北京舉行,大陸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在會上表示,近年來中國快遞業快速發展,光是二○一三年一年的業務量就達到九十一點九億件,連續五年平均增長率達百分之四十三點五,業務規模躍居世界第二,最高日處理量突破六千五百萬件,從業人員超過一百萬人。

行業高成長的數字背後,是龐大的財富累積,高中畢業選擇不繼續升學,開始投入工作的王衛,是個「六年級前段生」,他在一九九○年大陸經濟成長的浪潮中看到了商機,和朋友一起創業,也順利將自己送進了富豪榜中。

從一開始和夥伴從早到晚沒命的收件、送件,到租下五架飛機專營快件服務,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快遞企業,王衛前後花不到十三年時間,甚至創業第三年,他就已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大陸人以「土豪」來形容快速致富的人,王衛說,可能有人會覺得他很難得,年輕得志,卻沒有變成「土豪」,「其實,我二十五歲的時候也曾經是一副標準的暴發戶。」

低調沉潛 來自信仰

一九七六年他跟著擁有高學歷的父母從中國內地移居香港,過著一窮二白、一切重新開始的生活。王衛在親筆撰寫的〈順豐之路二十年〉一文中說,「我窮過,所以很清楚貧窮和被人歧視的滋味。當我二十五歲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後,有點目空一切的感覺,恨不得告訴全世界,我王衛再也不是從前那個樣子了,我也是有錢人了!所幸,這個過程沒有持續多久,主要原因有三:第一,隨著事業不斷邁上新台階,個人的眼界和心胸不一樣了;第二,得感謝我的太太,她在我得意忘形的時候,不斷潑我冷水,讓我保持清醒和冷靜;第三,是找到了精神依託,信了佛教。」

順豐速遞集團成立至今二十多年,在陸媒眼中,擔任企業總裁的王衛一向低調神祕,「白襯衫、牛仔褲,一頭幹練的短髮」是他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即使是貴客上門,他仍是一身樸素打扮。二○一三年他難得撰寫了一篇對公司內部員工的講話,媒體記者才終於從文章當中了解他企業經營的觀念、個人的創業心路,以及支持他走過逆境挑戰的佛教信仰心得。

文章一開頭,他說:「之前談了不少關於創新、變革、服務等方面的內容,現在我想和大家談談與之配套的軟環境——信仰、文化和道德。」

王衛說信仰讓人學會自律和感恩,「很多同事都知道我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信仰佛教。為什麼會有這個信仰,這個信仰給我帶來了什麼,了解了這些之後,相信大家對我王衛和順豐的所作所為,以及順豐未來的發展會有更好的理解。」

他說,佛教讓人內心平靜,讀懂其中的因果關係更猶如醍醐灌頂。「人這一輩子的成就、際遇,是跟上輩子積下來的福報有關聯的,不管你權力多大、財富多少,很多東西你都掌控不了,比如說你是男是女,什麼地方出生,長相什麼樣,家庭是否富裕等,你更加控制不了的是,今天運氣好壞,明天成功與否……」

所謂本事 一種福報

據陸媒報導,王衛所領導的順豐速遞集團不打廣告,不主動引入戰略投資,卻可以讓花旗銀行開價一千萬美元仲介費,只為求得一個合作機會;曾經與電子商務保持距離,卻可以讓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說他最佩服的企業家是能管理八萬名基層員工的王衛,甚至還有人說,「即使給你三年三十億,你也砸不出一個順豐。」

這樣一位受各方注目的企業家,他卻說:「人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東西你都控制不了,只有一個百分點你可以掌控,那就是做事的態度。這個態度都有兩面,究竟是採取積極的態度還是消極的態度,是接受正念還是邪念,由你自己來決定。如果你在這方面做出了正確的選取,就會把這一個點又放大成一百個點,彌補很多其他方面的不足。」

王衛說: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愈來愈意識到,今天的所謂成功,其實是上輩子積下來的東西,而在這個過程中,所謂的本事不本事,只是天時地利人和集合在一起的福報。


談文化塑造員工   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

在〈順豐之路二十年〉一文中,王衛提到佛教中有關「法」的故事,輔助說明世人「正知、正念、正行」。他說:「雖然都是一些形而上的道理,但是能夠給人一個正念,一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還能夠通過接受者的一言一行傳遞開來,比直接授人以魚、予人錢財,功德更大。而企業文化做得好,也具有這樣的功能。」

他說,為什麼有些員工滿懷憧憬地進入公司,過一段時間卻離開?原因很簡單,有些是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有些是因為公司無法滿足員工的需求(包括物質和職業發展的)。「裡面可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離職員工所需要的東西並非公司給不了,而是公司並不知道他想要什麼。」

時間久才有共識

他認為不斷流動無法形成「企業文化」,是一個惡性循環,「這就好比我們培養自己的孩子,當他兩三歲時,你跟他說要愛爸爸、媽媽,要好學習,他才懶得理你,就知道伸手要吃的;然後他進入青春期了,就學會了反叛……我有三個孩子,現在老大十四五歲,開始『造反』,老二看見老大『造反』很痛快,自己也躍躍欲試。這很正常,我們小時候也這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有耐心,關心他、包容他,等他到了十七八歲,慢慢成熟了,就會知道家庭的溫暖,再等到他結婚有了孩子之後,就更能體會父母的偉大了。」

企業員工也是一樣。「首先你要讓他能在企業待得下去,然後才能透過企業文化、制度、培訓、激勵等方式,讓員工真正融入整個團隊,找到歸屬感,也獲得榮譽感。」

面對不同年齡層的員工,王衛認為要「因材施教」,像是面對年輕人,講太多枯燥的大道理,有時候可能適得其反。「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年輕過,大家想想自己年輕時的心態——在想些什麼,想要些什麼,最反感什麼……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將心比心,用年輕人熟悉的語氣、方式和他平等對話,不要頤指氣使,不要有太多指令、指責。」不同級別、不同年齡、不同年資,甚至不同性別,都要有不同的應對之策。「千萬不要採取所謂的『以不變應萬變』,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必須做細,方式方法必須系統科學。」

有錢同時要有德

面對經濟發展快速的社會,王衛認為「德」的培養顯得更為重要。因為有錢了,心卻變得浮躁了,「有人覺得有錢有權就威,我認為這個觀念是完全錯誤的。威不是建立在金錢或權力的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之上。一個人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路上,並且收穫的都是尊敬且樂於親近(而不是羨慕嫉妒恨)的眼神,這才叫威。」

他跟順豐速遞集團裡的同仁強調,「很多人喜歡在窮人面前炫富,在平民老百姓面前炫耀權力,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很幼稚的表現,他們錯誤理解了財富和權力的涵義。」

這幾年陸媒不斷討論,中國人出國被人歧視的問題,有人認為是受到妒忌、心理不平衡。王衛卻直指重心說:「其實是看不慣中國觀光客種種愚昧和缺乏教養或素質的行為。一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和他的品格、素養不成正比的話,是一件相當可悲的事。」

尤其是從事服務業的人員,王衛語重心長地說:「你想你服務的用戶是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自己就得是什麼樣的人。這叫德、這叫威,而不是開豪車、住豪宅,出手闊綽,如果大家都能這麼想,這個社會也就離大同社會不遠了。」


小檔案

王衛,1971年生於上海,現任大陸民營快遞公司順豐速運集團總裁。

父親是空軍俄語翻譯,母親是江西一所大學的老師,七歲時,王衛隨家人搬到香港,由於父母的學歷在香港不被承認,只能當工人,收入微薄。高中畢業後,王衛放棄繼續升學,到叔叔手下工作。

1990年初,經常往返於香港與大陸的王衛時常受人之託,帶貨物出入境,看準了往來貿易間的快遞服務需求,他從父親那裡借了人民幣十萬元當作資金,與幾個夥伴合作成立專送快件的公司,並於1993年在廣東順德註冊成立順豐公司,創業初期,公司只有六個人,那一年他才二十二歲。

2002年,王衛在深圳設立企業總部,朝高端快遞方向邁進,隔年,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合約,租下五架七三七全貨機,其中三架載運快件,往返廣州、上海、杭州三個集散中心,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快遞企業。除專機以外,王衛還與多家航空公司簽訂協定,利用大陸國內二百三十多條航線,在各個城市之間為客戶運送所需的物件。隨著經濟起飛,2006年初,順豐速運在內地擁有一千一百多個營業據點,範圍包括二十個省一百多個大中城市(包括香港地區)及三百多個縣級市或城鎮。

2010年,順豐的銷售額達人民幣一百二十億元,擁有八萬名員工。王衛個人則連續兩年(2012、2013年)名列「富比士中國富豪榜」。2014年以人民幣二百四十億元身價名列胡潤大中華區富豪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