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故事》重溫滬台文化淵源

 |2014.08.19
944觀看次
字級

【中新社電】「一九四九年以後的台北,很上海;一九八七年以後的上海,很台北。」從上海到台北,文化跟隨著歷史的腳步來了一場華麗的平移,其中的細枝末節悉數被收錄進台灣作家車守同與白中琪合著的《雙城故事》中。兩岸作家昨日齊聚上海書展,圍繞該書重溫文化遷徙。

《雙城故事》的兩位作者均與上海有著濃濃的情結,車守同直言,寫作此書「與從小受到身邊長輩經常談及上海有關」。另一位作者白中琪多年來精心收集當年從上海至台北的船票、兩地往來的電報、信函、商業憑證等珍貴歷史資料,佐證了上海城市文脈,早在上世紀隱入台北的歷史對照。

據不完全統計,一九四九年後,約有一萬六千餘名上海精英到台灣,對台灣社會有深遠影響,「可以說一九四九年到台灣的,都是非常精緻的上海文化,而由台灣走出去的上海文化,幾乎就是全世界對中國人的認知。」車守同說。

走在台北街頭,很輕易地發現與上海千絲萬縷的聯繫,大到商務運作、產業發展,小到米麵點心、鞋襪紐扣,無處不有上海的影子。「上海」一詞也,在那個特定的時代,成為台北人眼中「時尚」的代名詞。

書中記載,成立於八十多年前的上海功德林素食遷台後,成為台灣素食餐廳的鼻祖;司麥脫襯衫、三槍內衣、明星花露水、王開照相館、上海鉛筆廠、上海銀行等在滬耳熟能詳,在台北也深耕發芽。上海的徐匯中學、復旦中學,在台北也有同名學校,且擁有相同的校徽、校訓、校歌,原來是一脈相承。

《雙城故事》書中不乏這樣的故事,它以詳實的資料,多角度地解讀上海與台北的關係,以及台灣與大陸不可分割的文化血脈淵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