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彼岸 一筆字策展理念與實踐之路

文/釋如常(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2014.05.02
1730觀看次
字級
多媒體的運用,讓一筆字書法展呈現出多樣性,觀眾很容易與作品產生共鳴。攝影╱蔡榮豐

大師的一筆字,將中國的書法文化保存與流傳,

然觀其內容又深具時代性。

文/釋如常(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身為家師——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的策展人,也因為擔任佛光緣美術館總部總館長一職,幾年來,深刻感受大師提倡的弘法的精神——「走出去」,從山林走向都市,並一路扣接著「以文化弘揚佛法」的宗旨。因緣際會,我開始了家師書法的策展之路,也開啟了從寺院美術館一躍登上國際各大博物館,進行了一個國家接著一國家、一個省分接著一個省分的文化交流,也是大化無形的佛教文化傳播。

因緣要話說二○○五年,那是我首次策畫世界性的巡迴展覽,首站因緣在馬來西亞,之後則選擇西方國家,藉佛光山在海外道場的協助,舉辦「覺有情——星雲大師墨跡巡迴展」,自二○○五年四月起,相繼在馬來西亞國家畫廊、美國西來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展出,引起很大的轟動。二○○七年又應邀在中國大陸、台灣、澳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展出計二十一場,締造美術史上首位素人書法家,又是僧人,且都在各博物館展出的紀錄。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將作品橫跨五大洲,是奇蹟,也令人不可思議。

二○一三年新春過後,忙過佛陀紀念館活動,家師告訴我,在大陸,以文化、教育弘法最合適,同時弘揚中國文化,是否以「一筆字」為題,只在中國一級省會巡迴?當時大師八十七歲高齡,又坐輪椅,雙眼因為黃斑鈣化使得視力模糊。我望著八十多歲的長老們,遲遲不敢展開「星雲大師一筆字中國大陸巡迴」,因深知藉一筆字因緣而開展出的,將會是一連串的會見、交流與大型講座……猶豫之際,此時大師又告訴我他已寫了五套字,可以讓我在大陸巡展不愁作品!家師的思想,憑著一支毛筆及心念,究竟蘊藏多大的力量與心願?誠如傅申教授所言:「星雲大師以大慈過人的心胸,以書法為佛事,留下這些墨寶來助其擴大潛移默化的能量,使人觀其字即得佛法!」

有感於大師的一筆字不僅發揮了「道藝一體」的精神,同時也開啟另一種文化傳道的新典範,我開始策畫以教史面、藝術面為經,大師本身的人間性格與弘法理念為緯的巡展,思索如何詮釋一筆字書法風格與發揮書藝弘道的效益,同時也開始尋找合適的展出場地。

一筆字的策展理念,用四個部分呈現:一是大師畢生以推動「人間佛教」為己任,須挑選作品扣接,故尋找大師詮釋「人間佛教」順應大陸所提倡的「和諧社會」;再者,大師以「文字書寫」為傳道路徑,其書法內容與風格的形成有別於一般僧人,因此將其「一筆字」精神,拍攝影片,由書法家自己闡述;第三、以大師本人獨特的人格特質,及和大陸、台灣兩地深厚的因緣,藉文物、照片和文字輔助說明,讓觀眾更進一步認識星雲大師。最後,則透過大師一筆字的載體,讓每個觀眾都可以將一筆字帶回家及互動,開發了「一筆字拓板」、「一筆字的祝福」和「手捧祈福文字」等展示手法。

大師的一筆字,同時也將中國的書法文化保存與流傳,然觀其內容卻有異於自古以來僧人所寫的佛經,因深具時代性,使觀賞者易看、易讀、易懂,將深刻的人生體驗和事蹟,轉化成獨特的偈語詞句,形成其獨特的故事與書寫的作品,與以往書寫佛經無異,同樣達到助佛宣揚之功。

大陸前宗教局局長葉小文表示:「大師以書法弘揚人間佛法,即體現中國文化的神髓;一字一畫之間顯露出的深情高義,不但暢達無礙,還蘊含無盡的深意。」因此這樣的展出讓不同種族的人群,認識了中國書法、佛教意涵,能夠引起觀眾的喜愛,產生巨大的能量,討論中國書法、佛法與星雲大師之際,這股力量便能使觀賞者存於心中,產生回憶,從而使人心悅誠服,體證何謂「道藝一體」。

因巡迴展出讓佛法傳播的更遠更廣,讓廣大的觀賞者從文化藝術的角度出發,不僅認識了佛教,也充分地發揮以文化弘揚佛法之巨大傳道功能與效益。此乃為家師策展最大的核心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