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佛光山有緣的大眾 佛光人

星雲大師 |2014.04.27
1699觀看次
字級
台灣大學的師生,都自稱「台大人」,在中國文化大學的華岡師生,稱做「華岡人」。所以過去、現在,凡與佛光山有緣的人,都應稱為「佛光人」。
主持人心培和尚

文/星雲大師

台灣大學的師生,都自稱「台大人」,在中國文化大學的華岡師生,稱做「華岡人」。所以過去、現在,凡與佛光山有緣的人,都應稱為「佛光人」。

「怎樣做一個佛光人?」佛光山的大眾,都應該先知道這個問題。舉凡佛光山的宗旨、目標、道風、守則等等,在山上住過的老師、學生、徒眾,都應有深切的認識。

現在我把「怎樣做一個佛光人」分成數點,貢獻給與佛光山有緣的大眾。

一、佛光人是

常住第一 自己第二

在家,父母生我形體,養我色身;因此父母第一,自己第二。出家,常住生我慧命,養我法身,同樣的是常住第一,自己第二。

常住是我們的根,沒有根的草,生命不能長久;沒有根的樹,既不能開花也不能結果。沒有常住的人,就好似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常住是我們的家,家裡有溫暖,家裡有教言。沒有家的孤兒,日子不好過;沒有常住的徒眾,既沒有師承,也沒有法統,哪裡像是佛弟子呢?

古德們有的為常住服務終生,甚至艱苦或兵難都不和師長分離;有的人為常住奉獻所有,與常住生死相依。現在有一些人擅離常住,忘失初心,不知恩義,不重根源,人道既虧,何能進入佛道?

佛光人應把常住的利益建立在自己的利益之上。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忠臣義士,甘願為國犧牲,這個國家哪有國魂?一個團體如果沒有盡心盡力的幹部,這個團體怎有生命?所以做一個佛光人,凡常住需要,無不全心全力來承擔,因為在我們的思想精神裡,本來就是常住第一,自己第二。

二、佛光人是

大眾第一 自己第二

有常住就有大眾,常住是我們的家園,大眾是我們的法侶。沒有大眾,不能辦事;沒有大眾,不成僧團。愛護大眾的人,才是尊重自己的人。

《維摩經》裡說:「佛道到哪裡去求?佛道在眾生中求!」凡具有聖賢氣質的人,都是把大眾的存在建立在自己之上;凡是自私的俗人,才忽視大眾,注重自己。

我們到佛光山來成為佛光人的一分子,要知道佛光山不是靠一人所能擔當的,荷擔佛光山弘法利生的是常住三寶和十方大眾!可以說:沒有大眾,就沒有佛光山;沒有大眾,就沒有個人。佛光人應尊重大眾,不可忽視大眾;應容納大眾,不可排除大眾。

僧團,本來就是和合眾的意思,也就是清淨和樂的大眾。個人,只是大眾裡的一根螺絲釘,只是混凝土裡的一粒砂石。我們應該用自己的這根螺絲釘,把整個機械鎖緊;用自己的這粒砂石,把混凝土牢固。要尊重大眾,幫助大眾,不可自己先做大眾裡的逃兵。

三、佛光人是

事業第一 自己第二

佛光人很多,在佛光山的聚集,不是痴聚!我們有興隆佛教的理想,我們有普濟社會的願心。我們知道未來佛教的慧命,完全寄託在佛法的事業上。教育、文化、慈善等佛化事業,都是傳教的方便。

我國自明清以來,教務衰微,僧伽素質下落,主要原因就是佛教沒有事業。社會信眾除了喪葬儀式偶需佛教外,竟不知佛教對他們還有其他關係。

近四十年來,我們為佛教造就人才,而這些人才辦了養老院、育幼院、托兒所、幼稚園、中學、大學、雜誌、報紙、電台、電視、講堂、醫院、出版社、圖書館等,可以說我們的事業帶動了佛教的發展。

菩薩道的弟子,本來就該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我國號稱大乘佛教地區,但目前能有幾人具備菩薩道的慈心悲願?所以應披心瀝肝,誓願身為佛光人,要以弘法利生的事業為職志!「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只求佛教的發展,不管自我如何犧牲,也是甘心情願。我們決心以弘法利生的事業,供養三寶,奉獻給一切眾生。

四、佛光人是

佛教第一 自己第二

語云:「金錢誠可貴,生命價更高,為了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佛光人應改為「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為了佛教故,兩者皆可拋。」如果不把對佛教的信仰,建立在自己之上,是無法獲得宗教所給予的價值。

自古以來,歷代都有英雄豪傑們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事跡,他們成仁取義的風標,應該就是我們佛光人信仰上的藍本。

唐朝玄奘大師為了佛教譯經事業,親往印度求法,面對一片荒漠,他立誓:「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往東土一步生」的精神,便是以佛教為第一生命,自己為第二生命的精神;揚州鑑真大師為了前往日本弘法,歷經七次危險,共費十二年時光,才能將佛法帶到日本。那種「為大事也,何惜身命」的精神,也就是佛教第一,自己第二的認識。古德們憑藉這種精神和認識,佛教在世間,才能放射出燦爛的光輝。

我們非為衣食而信仰佛教,非為名利而信仰佛教,非為安逸而信仰佛教,非為逃避而信仰佛教;佛光人是為了佛教而信仰,為了佛教而服務,為了佛教而奉獻,為了佛教而犧牲。所以,我們佛光人的守則是佛教第一,自己第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