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全體 即為藝術之自身

林谷芳 |2004.11.17
180觀看次
字級

林谷芳

  禪迷人,因為它有那特有的跳躍語言、雋永逸事、活潑宗風及逼人氣魄,但禪最最迷人的還不止於此,禪者的「就在那裡」,也就是生命整體顯現的「存在」,往往才是它最吸引學人之處。

  宗教談全體之超越,這全體必得起自自身,也必得及於自身的每個面相,所謂跳躍的語言,雋永的逸事、活潑的宗風、逼人的氣魄都只是這整體超越、應緣接機的一種顯現,迷人固迷人,放回生命對死生天塹跨越的追求、對全體超越的嚮往,它們對學人的撞擊也只在發揮一種片段之機,以讓學人多少得窺全體是悟的生命境界而已。

  所以說,談悟者的生命風光若僅止於一種能力的欣賞就可惜了。許多人談禪,談它的機鋒、它的美感、它的簡約、它的氣魄,但為何永遠難脫那語言的賣弄、詩情的耽溺、素人的外貌、狂放的皮相原因就在於此,畢竟,沒有涉及生命自身、沒有涉及生命全體,是談不上禪的。

  要涉及自身就要不離體踐,要涉及全體就得徹底翻轉,禪不是賣弄學問之事,也不是美感呈現之事,它是整體生命的投入。學佛人常喜辨證學佛與佛學的差別,的確,就因為沒有實踐的學佛,所有歸納、演繹都將落空,這在禪更是如此,禪學研究較之佛學研究的危險性更大,假象更多,以概念談離乎思慮的世界,用說他人之事的姿態談生命全體投入的修行,自然到處都是誤區。

  誤區在學問,誤區更在美感。相較於佛教諸宗乃至其他宗教,禪應該是與藝術特質最接近的了,一般宗教談戒律、談平等一如,恰恰與藝術談解放、談愛憎有別不同;但禪不然,它打破一切局限,直契自由之境,所以藝術家愛禪,禪藝術也成為藝術類別中形貌明確的一支,藝術家在此汲取智慧、觸發靈感,欣賞者也在此作美感的優游,禪在許多地方因此不盡是學問,它更是「美的事物」。

  的確,禪是具有最「直接」美感的宗教,它體現的美輕易地就跨越了宗教與文化的局限,讓許多人「直入禪中」,不過,這也造成了一個嚴重的誤區,以為如此就是禪,忘記了藝術與修行在生命超越上的一個最大分別:前者係借由作品來完成,後者則就自身來超越;一個以偏見圓,凸顯單一感知或情性,一個全體超越,直證六根互通的翻轉。

  也就是有這種差別,禪者真正且最大的藝術顯現乃在他生命的本身,我在自己的中國音樂人文著作《諦觀有情》中就曾寫下這樣的一段話:

  藝術路上,我最欣羨的是那些在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顯現深刻宗風的禪門巨匠,因為在他們身上,「生命之全體即為藝術之自身」,比諸於此,再偉大的創作者也得退居一旁。

  的確,最偉大的藝術是以生命直接完成的藝術,在馬祖道一、臨濟義玄、天童宏智、希玄道元、仙崖義梵等身上我們都見到了這種完成,而即使非禪門中人,近代的弘一法師讓我們悠然神往的,又哪裡是三寶歌、送別歌鏞還不就是那「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體現。談禪的宗風,這生命全體的原點行者千萬可不要忘了。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