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錐子刺大腿,很痛,打瞌睡的也會痛醒,所以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勤奮向學,刻苦自勵。
典出《戰國策.秦策一》:「酘酘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典故主角是戰國時,遊說六國以合縱策略,聯盟抗秦,六國拜為丞相的蘇秦。大意如下:
蘇秦遊說秦惠王,十次上書都沒被採用。身上「黑貂之裘蔽,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想想自己多留無用,便離開秦都咸陽返家。
蘇秦穿著草鞋,挑著書擔,「形容枯槁,面目黎黑」,回到家中,妻子裝作沒看見,繼續織布;嫂子不給他做飯吃,父親母親也不跟他說話。
蘇秦喟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當天夜裡,翻檢了幾十個書箱子,終於找到了姜太公(呂尚)寫的《陰符》。
於是「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蘇秦苦讀了一年,覺得差不多了,說:這真是足以遊說當世國君的學問啊!
因此「引錐自刺其股」,便被精簡為成語「引錐刺股」。
之後廣被引用,如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五回有:「要識男兒知悔後,引錐刺股並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