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話馬】 馬路是條什麼路?

一枝簫 |2014.02.19
1836觀看次
字級

 馬路這名字究竟怎麼來的呢?論起來這還真算是眾說紛紜。都有哪些說法呢?

 元朝說。元代制度,城內的主幹道要能夠並馳十匹馬,京城大都則要並馳二十匹;明清時期這條成規基本沿用了下來,老北京遂有了「馬路」這一稱呼;而且,馬路多指城內的主幹道,或直穿城門的大道。

 古羅馬說。現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恰好是四.八五呎寬,這源自英國人。英國人最早修建鐵路,而這個鐵路是由造有軌電車的工程師所設計,英國有軌電車就是此標準,此標準又來自馬車輪距標準。再追根溯源的話,就是古羅馬戰車的寬度,是並排拉車的兩個馬屁股的寬度。

 所以,認真計較的話,鐵路、公路都是馬路哩,要不怎麼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呢?

 英國說。十八世紀末,英格蘭人約翰‧馬卡丹設計了新的築路方法,用碎石鋪路,路中偏高,便於排水,路面平坦寬闊,取名為「馬卡丹路」。

 十九世紀末上海、廣州、福州等沿海港口開埠,列強在華興建租界,便把馬卡丹路修建方法帶到了中國。當時中國人於是簡稱為「馬路」。

 上海說。近代最早到外灘的多是單身洋人,他們愛找地方跑馬。江岸不夠馳騁,便想到了洋行樓群後的大片泥灘,於是有了南京東路外灘到河南中路一段長五百公尺的跑馬小道,這便是南京路的前身。故而當時上海人就以其音譯,俗稱「馬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