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閱讀之旅10 --鹿野苑 五比丘迎佛

文與圖/荷葉 |2014.02.17
2203觀看次
字級
圖/荷葉
圖/荷葉
圖/荷葉

由靈鷲山驅車回到伽耶火車站,不到九十公里卻需走三小時,請覺紹法師在巴士上為大家講說《觀無量壽經》:「頻婆娑羅王遭逢家變,為逆子阿闍世所幽禁,想把父王餓死。國太夫人韋提希憂急合掌遙禮靈鷲山的佛陀,因厭棄五濁惡世,祈請世尊廣說無憂惱處,世尊即刻降赴王宮,示現十方諸佛淨妙佛土於韋提希夫人,供其選擇往生之地。在韋提希夫人表示願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佛陀以十六觀的次第,說明觀想落日及彌陀淨土莊嚴諸相的往生西方之法。」

黑夜中,我為覺紹法師掌燈,道路十分顛簸,我們像是在搖籃裡,奮力讀經。

處處無家處處家

登上原來安放行李的臥舖火車,聽著鏗鏗鏘鏘節奏規律的行進音聲,這列移動中的歸宿,一再給予溫馨提示,別忘了問問自己「到底是個歸人還是過客?」不用傷神思考,天一亮,我們就會從這個家鄉到達另一個家鄉——鹿野苑,佛國之旅的奧妙處就在於「處處無家處處家」。

經過勤苦修行,悟出宇宙人生緣起與還滅真理的佛陀,猶豫著是否要將自己證悟的究竟義諦去向世人解說,因為這甚深微妙之法與世人錯覺所見相違背;當時,大梵天王知道佛陀的想法,在天空湧現恭敬禮拜,勸請佛陀慈悲住世,大轉法輪。聽了大梵天王至誠勸請,佛陀心中非常歡喜,由菩提伽耶出發,踏著慈悲步伐沿著恆河往西,一路向二百五十公里外的迦尸城前進。

迦尸城就是今天的瓦拉那西,位於印度北方邦恒河中游的瓦拉那和阿西兩河之間,瓦拉那西是由瓦拉那和阿西兩個印度語詞拼成的。

佛陀為救度眾生的大事因緣,不辭跋涉之苦,來到位於瓦拉那西東北方約十公里處的鹿野苑,這裡樹林繁茂,鳥獸溫馴,是一個靜寂幽雅的世界;除了古代喜歡狩鹿的國王受到慈悲鹿王感化,而把這一帶森林畫為鹿的樂園來保護的地名典故之外,古來許多修行者在此苦行禪定,印度人把苦修者又稱為仙人,所以,鹿野苑另有一名稱,叫做仙人住處。

仙人住處鹿野苑

佛陀到鹿野苑,在弘法利生的因緣上,創造了地利與人和的良好條件,一是尋找到昔日同修苦行的五位夥伴;二是迦尸城,自古便是人文薈萃的聖城,「迦尸」意思是光明之城,因有無數宗教導師在此聚集,教導修行的智慧,佛陀正覺的宣言,的確需要這麼一個海納百川的哲學殿堂,才能含容劃時代革新教育的壯闊思潮,此即是鹿野苑地利上所具備的傳法優勢。

我們清晨抵達瓦拉那西火車站後換上大巴士,進入鹿野苑遺蹟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比丘迎佛塔。

其實,當初佛陀風塵僕僕而來,憍陳如等人遠遠眺望到佛陀的聖顏,並沒有立刻起身迎接,還彼此約定「不要理睬他,假裝我們不認識這個耽於世樂的懦夫!」直到佛陀走近,那莊嚴的智者威儀,才讓他們忘記原先的默契,不由自主請佛陀上座,佛陀為他們說出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真理,憍陳如、阿捨婆誓、摩訶跋提、摩男俱利、十方迦葉五比丘皈依大覺者,自此佛、法、僧三寶成就,佛陀的教法可以廣布天下。

五比丘迎佛塔,建於笈多王朝(西元三二○~五四○年),是一座大型的覆缽型磚塔,頂端的八角亭是蒙兀兒帝國時(十六世紀)所建 (蒙兀兒帝國初期對宗教採寬容政策);此處被認定是:五位苦行者第一次見到已成佛的悉達多太子之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