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慶】 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常書偵 |2014.02.17
1708觀看次
字級
 

 中西節日喜相逢,今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恰逢西曆二月十四日情人節。中西節日重疊在一天,這種情況確實少見。根據有關資料顯示,這種情況大約十九年才會出現一次。譬如:一九○○、一九三八、一九五七、一九七六、一九九五、二○一四、二○三三年,元宵節和情人節是在同一天亮相登場。

 中國的元宵節和西方的情人節,本是兩碼子事。但元宵佳節,在古人的心目中,就是中國版的「情人節」,只要我們在古人眾多的有關元宵節的詩歌中稍微留意,就可發現此話不虛。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此詩或說是朱淑真)。元宵夜確實為有情人提供了一個傳情達意的機會,情侶們或密箋赴約,或互贈詩帕,這種「天上月兒圓,世間人纏綿」的場景,不但詩情畫意,而且韻味十足。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闋詞大家耳熟能詳,特別是最後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已是久吟已久的名句。在經過苦苦的等待和焦急的尋找,失望就要降臨的時候,卻突然發現意中人原來就在自己的身後,那種從天而降的驚喜之情,任誰都能夠想像得出來。

 元宵節是傳統社會中一個熱鬧而浪漫的節日,許多青年男女實際上就是把元宵節當成「情人節」來過的。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的時機為自己物色對象、傳情達意。

 宋朝陳嘉言〈上元夜〉詩中有兩句寫元宵節青年男女的活動很具體。詩云:「連手窺潘掾,分頭看洛神。」「潘掾」指潘岳,西晉時天下第一美男子,為所有的女子所傾慕,這裡泛指美貌男子;「洛神」指宓妃,這裡泛指美貌女子。這兩句詩是說美女們群集河橋,偷窺「潘掾」,暗送秋波;男士們則分頭行動,飽餐「洛神」秀色。他們期盼美好姻緣,有的甚至按捺不住,竟然相約私奔而去。

 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也多有關於元宵節的浪漫傳說。

 明代傳奇作品〈荔鏡記〉說的是泉州才子陳三,送兄嫂往廣南上任,路過廣東潮州,在元宵燈會上與富家女子黃五娘邂逅相遇,互相愛慕。黃父貪財愛勢,將五娘允婚富豪林大鼻,五娘不滿,心中愁悶。

 陳三重來潮州,喬裝磨鏡匠人,進入黃府,五娘在繡樓投以荔枝和手帕示愛。陳在磨鏡時,故意將鏡摔破,借口賠寶鏡,賣身為奴。後林大鼻娶六娘,陳三和五娘得丫環益春相助,私奔回泉州。

 成語「破鏡重圓」的典故出自唐人孟棨著《本事詩‧情感》:南朝陳太子舍人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恐國破後兩人不能相保,破一銅鏡,各執其半出逃。後在元宵節晚上得以相見,使破鏡重圓。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動人的愛情故事。

 在中國過去的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裡,富貴人家的女子一般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男女之間基本上沒有接觸的機會;而在熱鬧喜慶的元宵佳節,不論是小家碧玉,還是大家閨秀,都可以自由地賞燈猜謎,因此元宵節也就自然成了青年男女交往和談情說愛的最好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