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廚偶記 --不可食無竹

宇文正 |2014.01.27
1704觀看次
字級

 少時讀東坡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腦海裡老想成可以不吃肉,不能不吃竹;當然是吃竹筍,又不是熊貓吃竹葉,便覺得蘇東坡跟我一樣耶,那麼愛吃竹筍。

 媽媽也是竹筍迷,她曾跟我說,人要常常吃竹筍,就不會得腸癌這類毛病,她深信竹子的高纖維可以清腸。她尤其喜歡煮竹筍粥,竹筍、香菇、肉絲、金鉤蝦先炒過再加高湯、白飯熬煮,最後撒點芹菜珠、白胡椒,我可以吃兩碗公。

 多年前,我曾在溫世仁先生成立的明日工作室短暫工作過,溫先生常以美食犒賞大家。有一回同事問他:「您什麼美食都吃過了,最最喜歡的一道食物是什麼呢?」溫先生不假思索回答:「滷肉飯!」童年的味覺記憶,山珍海味也無法超越。出身窮困的溫先生難忘滷肉飯的滋味;那時,我也問了自己:那我呢?我想了又想,內心深處最難忘的味覺記憶,應該就是媽媽煮的竹筍粥了。

 我做便當不適合做粥,清爽的涼拌竹筍也帶不得,竹筍不是用來燒滷就是烘、炒,有時大塊,有時薄片,有時切絲,雖多半是配角,它的高纖特性天生可中和油膩或軟爛。竹筍烘蛋就是我常做的一道,小孩百吃不厭。

 詩詞裡常把纖細的手足比喻為「玉筍」,但其實市場買來的筍子經常沾泥帶土,而且最好是當天就煮,看起來不像青菜嬌嫩的竹筍,其實最放不得,會愈放愈老。那是因為竹筍內有活動力特強的分生組織,即使已經掘出來賣、帶回家放冰箱裡了,那些活潑的細胞還能繼續分裂。竹筍真是精力旺盛的一種食物啊!

 竹子且有節節高升美意,而筍子是源頭,雨後春筍象徵一片欣欣向榮,據說唐太宗就是熱愛春筍的,每年春筍上市,還大擺筍宴,召集群臣共享。

 筍子的親戚,茭白筍也美味。清炒之外,我喜歡加點九層塔做三杯茭白筍,也喜歡把它跟蕈菇類送作堆,醬油鹽糖胡椒調味,再滴點醋、勾個芡,入口滑潤,很有滋味。蘆筍與筍子外形有類似之處,其實關係疏遠,竹子、茭白都屬禾本目,蘆筍是天門冬目。

 筍子是竹子的b a b y,中國人真有趣,把許多形狀瘦長的植物b a b y都叫作筍了,玉米筍是最常吃到的,在玉米連莖心都還鮮嫩時便採摘下來,我到國外超市才知道老外就叫它b a b y c o r n。它也是我的常用配料,每個禮拜都買一小盒,炒三鮮、炒菇類,隨手抓兩支切片配色,它煮不爛,最好用了。

 在雜誌社工作時,曾到南投採訪,有人請我吃當地風味食物,我第一次吃到「甘蔗筍」,聞所未聞,原來也是甘蔗的b a b y而得名。那是紅甘蔗頂端稚嫩的莖心,只是清炒,卻是鮮嫩難忘。可惜平常市場買不到,還未曾做給家人吃。

 想來,不管八「竿子」打不打得著,有個「筍」字的東西都好吃!不過,常挨打的人,一定對「竹筍」兩個字很感冒,究竟是哪個聰明人先發明的呢?把挨揍叫作「竹筍炒肉絲」,用「炒」這個動詞──鍋鏟翻過來攪過去,真是太妙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