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北美大地】美洲蛇鵜喙如魚叉

文/林心雅 圖/李文堯&林心雅 |2013.10.26
2850觀看次
字級
蛇鵜育雛方式,竟是讓幼雛將頭伸進父母的喉頸間,直接取魚,令人歎為觀止。圖/李文堯&林心雅
蛇鵜雙親共同擔負養育之責。圖為鳥爸爸剛捕魚回家,看得出有魚藏在牠的喉頸間。圖/李文堯&林心雅
蛇鵜母鳥頭頸呈棕褐色,正悠閒立在步道欄杆上。圖/李文堯&林心雅
蛇鵜潛沉入水捕魚,上岸後第一件事是展開雙翅晾曬。圖為頭頸呈黑色的公鳥。圖/李文堯&林心雅
蛇鵜最獨特之處是可「半浮半潛」,鳥身完全沉浸水中,只露出頭頸,像一艘小潛水艇。圖/李文堯&林心雅
佛州大沼澤國家公園的「蛇鵜步道」相當著名,有豐富的溼地生態。圖/李文堯&林心雅

來到大沼澤

為了目睹傳說中的美洲蛇鵜(Anhinga),我們千里迢迢地飛到美國東南佛羅里達州,再驅車直下最南端的大沼澤國家公園(Everglades National Park)。這國家公園有一條著名的「蛇鵜步道」(Anhinga Trail),位於公園東邊的泰勒河沼(Taylor Slough),此河沼區是佛羅里達南部第一塊被圈護起來的溼地,自一九一六年迄今,保護了將近一世紀,難怪步道旁的水鳥們都不太怕人,旁若無人地悠哉覓食。

朝陽初露,濃霧逐漸消散,四周景物愈見清晰,池水映著粼粼金色波光。不需望遠鏡,我一眼瞥見對岸枝椏間,棲著一隻形狀奇特的鳥,伸著細長脖頸,拖著長尾巴,高舉寬大的雙翅,迎著陽光晾曬全身羽翼,一身黑亮光澤。

「啊,真的有Anhinga,是蛇鵜耶!」我輕聲驚叫。此鳥分布於佛州和南部墨西哥灣沿岸,在北美其他地方從沒見過,首次邂逅特別令人開心雀躍。

如迷你潛艇

往前沒幾步,即發現近處沼池就有一隻蛇鵜正在「潛泳」──從頭到腳都在水面下。池水清澈見底,映著牠優美的泳姿,我從沒這麼近距離看到「整隻鳥」在水中游泳,立刻被牠吸引,靜佇觀察。

牠全身羽翼在水裡輕輕漂散開來,身長不到一公尺,背羽披覆著黑底白飾的繁複斑紋,像輕盈遊走的水中幽靈。不像一般水鴨「坐浮」水面,找食物時,便倒栽蔥「頭下腳上」露出屁股和腳丫子,也不像潛鳥般「全身」潛藏入水;蛇鵜的最大與眾不同之處,是牠能夠「半浮半潛」──像潛水艇那樣,只把頭頸伸出水面探望,身子卻仍能完全浸泡水中。

見牠探頭張望,我注意到此鳥眼睛是紅色的,看來有些詭異,細細S型脖頸如蛇身般彎柔,鮮黃尖喙有如鷺鳥般細長而鋒利。牠在水中浮潛時,濕透的羽毛緊貼,以致頭頸顯得特別細長,乍看之下真像水蛇,難怪又被稱為「蛇鳥」(snake-bird)。

劍客展絕技

正尋思間,牠倏地潛入水裡,沒了蹤影。

一會兒功夫,如蛇般的頭頸又露出水面,黃色尖喙已刺戳一魚。赫,一劍將魚刺穿,好不厲害!但,尖喙當成魚叉,這樣豈非無法「張口」,接下來,又該怎麼吃魚呢?

我更好奇了。但見牠尖喙朝上,抬頭輕輕一抖,將魚甩上半空。魚墜下,從容張口叼住。柔軟的脖頸似乎比蛇身更加靈巧。將魚叼住,應該就能吃了吧?不,因為魚身橫堵住嘴,太大尾仍無法吞嚥。

劍客自有妙計,再次抖動脖頸,將魚往上輕拋,魚在半空轉個身,墜下,叼住。再輕拋,魚又轉身。輕拋三五回,每次都調整魚頭方向。直到魚頭正對著咽喉,一仰頸,便將整尾魚咕嚕吞入喉間。動作乾淨俐落,神乎其技,拋魚的距離與力道都拿捏得恰到好處,看得我瞠目結舌,忍不住「哇!」發出驚嘆,幾乎想拍手鼓掌了。

蛇鵜另一特點是,上岸後需展翅晾曬,因其特殊的羽毛構造──內層羽毛為綿軟的白羽,具保溫作用;外部羽毛則透水性佳,可增加比重、減少浮力,這是牠們為什麼能在水中隨意浮沉的原因。

雙親共育雛

全世界有四種蛇鵜,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美洲蛇鵜學名Anhinga anhinga,身長八十至九十八公分,雙翅展開達一點一公尺,四趾有蹼相連。公鳥通體黑色,雙翼有美麗白色花紋;母鳥頭頸及胸部呈棕褐。牠們多捉淡水魚吃,也吃爬蟲類、兩棲類、昆蟲和甲殼動物。

蛇鵜是一夫一妻制,夫妻合築愛巢,在枝幹間架著細枝、鋪上樹葉,地點通常靠近水邊,以方便捕魚育雛。母鳥在一至三天內,分別產下二到六個蛋。孵蛋期二十五至三十天,幼雛孵出時間並不同步,由雙親共同擔起孵化養育責任,一年只生養一窩。

後來在公園北邊的鯊魚谷,我們很幸運目睹一對成鳥育雛的景象。親鳥輪流下水捕魚,回巢後的餵食方式,是讓幼雛將整個頭伸進親鳥脖頸中取食,再度令人歎為觀止。而且濕淋淋的翅膀要曬上老半天,沒多久又得下水捕魚,實在不是普通辛苦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