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一顆文創金雞蛋】 拜訪上海M50

文與圖/符芝瑛 |2013.09.08
2165觀看次
字級
每個轉角都有驚喜,大片塗鴉生命力十足。
你很大,我很小,但我氣勢不輸人。
這件作品名叫〈自己服務自己〉,頗具趣味。
裝置藝術,交通號誌各說各話。
在一處陶藝館內,裝點著紙燈籠,透露雅致風情。
園區本是紡織廠,舊舊的建築物反而顯得新潮。

談到文創產業,近年蔚為風潮,北京最著名的有「798文創園區」;上海則先後出現近百個文創園區,頗具特色的包括「1933老場」、「8號橋」、「田子坊」等,本文介紹位於上海市莫干山路50號的藝術園區──M50。

上海M50創意園座落於蘇州河畔,這一條上海的母親河,穿越了上海的繁華和喧囂,也見證了上海的發展和變化。

上個世紀90年代,台灣建築師登琨艷在此開文創先河,他的工作室原為上海灘大亨杜月笙的米倉,儼然成為時尚的風向標。有一年,白先勇先生來上海演出《青春版牡丹亭》,登琨艷在此辦歡迎趴,我也曾躬逢其盛。

M50創意園就在S狀的蘇州河的最彎曲處,原址為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的周氏家庭企業——信和紗廠。1949年後更名為信和棉紡廠、上海第十二毛紡織廠、上海春明粗紡廠。2002年被上海市經委命名為「上海春明都市型工業園區」,2004年更名為「春明藝術產業園」。2005年4月被上海市經委掛牌為上海創意產業聚集區之一,又名「M50創意園」。

M50吸引了包括英國、法國、義大利、瑞士、以色列、加拿大、挪威和香港在內的17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來自大陸十多個省市的130餘位藝術家以及畫廊、平面設計、建築師事務所、影視製作、環境藝術設計、藝術品(首飾)設計等。這些藝術家及創意設計機構的入駐,營造了蘇州河沿岸濃厚的文化氣息,眾多國內外遊客慕名而來。

我去拜訪的那一天,上空覆蓋烏雲,氣壓低得讓人透不過氣,本不是一個心平氣和欣賞藝術的好日子,但是車子沿著蘇州河行駛,兩邊大片的塗鴉牆立刻抓住了我的目光,綿延約百公尺,風格很像紐約布魯克林大橋下的塗鴉,充滿年輕人放肆的想像力與震撼力。

徒步走進M50,第一個印象是建築物有點兒破,而且20多幢樓房分布得完全沒章法,露在樓房外面的鋼管鏽跡斑斑,磚牆也有歲月的痕跡,建築物內部談不上裝修,大剌剌粉刷幾筆,把表現舞台完全留給藝術品。然而就如同台灣的華山或松山文創園區,對舊建築的改造利用要比拆除重建更顯得有歷史韻味,並且經濟實用。廠房的破舊,似乎含蘊著某種價值,因為它裸露的鋼結構與舊磚牆、斑駁的混凝土,讓人感受到存在的真實與完美。

除了幾個畫廊,我先後又逛了三家陶瓷主題店,第一家結合茶藝與DIY,還喝到了不錯的烏龍奶茶;第二家的女主人莉莉本身就是創作者,非常有耐心的介紹自己的作品,同時還有兩位德國遊客,買了許多陶瓷製作的首飾,回國去當伴手禮。其中一位說,歐洲正在中國熱,這些平均20元人民幣(台幣約100元)的禮品,送給親朋好友,絕對夠面子;第三家的創作者是一位80後,大尺寸作品風格粗獷,且富含幽默感。他很大方的允許我拍照,說不怕人山寨,顯示大陸新一代藝術家的超強自信。

戶外藝術也頗可觀,乍看似乎隨便,實則與建築物及環境巧妙融合,在不經意的轉角,營造藝術的興味。我一時興起,自導自演,為牆面藝術添加新元素,不曉得是為藝術加分,還是破壞原作,留給觀眾判斷。

下次到上海,對藝術有興趣的人不妨來M50走一遭,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7:00。免費入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