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曾長生 |2013.08.28
6769觀看次
字級
林壽宇〈雲深不知處〉 家畫廊收藏 曾長生提供
林壽宇〈烈日〉林壽宇可以說是一位真正把藝術的語言純粹性表達至淋漓盡致的藝術工作者,在台灣肯定會是寂寞而孤高的,孤寂的遨飛在天際。

台灣畫壇中唯一的「現代主義」畫家

在西方現代藝術發展史上,如果要從中挑出三位真正占有一席之地的華裔藝術家,我心目中的人選:一為林飛龍(Wifredo Lam),二為趙無極,三為林壽宇。林飛龍深受畢卡索賞識,他在巴黎的第一次個展,還是畢卡索為他安排的。大家所熟知的趙無極,其啟蒙老師吳大羽,是第一批留學巴黎的中國畫家。至於林壽宇,他早在一九六四年便成為台灣第一個受邀參加德國卡塞爾文件展(Kassel Documenta)的華裔藝術家。西班牙大畫家米羅曾如此讚嘆林壽宇的白色系列:「在白色的世界裡,沒人能比得上你。」林飛龍的野性思維以及趙無極與林壽宇的跨東方主義,無疑均是我近年來探研「非西方跨文化現代性」的主要論點。

如果說六○年代的台灣抽象表現主義發展曾受到李仲生的啟發,那麼,七○年代由廖修平所指導的十青版畫會「新材質」表現,以及八○年代多少受到林壽宇鼓勵的台灣幾何抽象與觀念藝術,則在「藝術即物體」(art as object)媒材多元化的台灣複合媒材藝術發展上,具有關鍵性的激化作用。他們均對台灣藝術從現代化到後現代、從後殖民到另類現代的演變過程,提供過重大的貢獻。

林壽宇可以說是一位真正把藝術(Fine Art)的語言純粹性表達至淋漓盡致的藝術工作者。此誠如陳朝興所稱,林壽宇可能是台灣畫壇中唯一的一位真正的「現代主義」畫家。

據藝評家陳朝興的分析,戰後台灣藝術的文化氛圍有三個特質。

其一是藝術創作的語言「純粹性」很低,作品是繞著個人情境的描述或反應去舒張,失去了美術或藝術創作的語言性張力和語言形式的自主性。

第二個特質是曖昧和陰柔、擺盪和欲言又止:當代的台灣藝術家們處在多元化,及因政治、社會認同的歧異和轉化的扭曲空間中,擺盪著價值觀和主張,這和現代主義的絕對性,理想主義色彩的堅持是不同的。

第三是台灣當代藝術文化氛圍的「苦悶」,缺乏自信和安定,藝術家熱衷於「打禪七」、「冥想」,去試圖拋開對台灣當代社會的不安。這樣的藝術文化氣氛,基本上和林壽宇的繪畫哲學是背道而馳。

因此,林壽宇在台灣肯定會是寂寞而孤高的;他的境遇令人想起了莊子的大鵬──孤寂的遨飛在天際。

林壽宇的跨文化現代性特質

身為現代主義者,不是接受自己在時間流逝中隨波逐流,而是把自己看成是必須苦心經營的對象:這也就是波特萊爾時代所稱的浪蕩子美學。對波特萊爾而言,身為浪蕩子或現代主義者,需要一種「修道性的自我苦心經營」;浪蕩子美學實為現代性的精髓。

福柯認為現代性是一種態度(attitude),或是一種風骨(ethos)。現代性是:與當下現實連接的模式,是某些人的自覺性選擇,更是一種思考及感覺的方式,也是一種行事及行為的方式,凸顯了個人的歸屬。

這種風骨即現代主義者自覺性的選擇(un choix volontaire),使他自己與當下現實(actualit憿^產生連結。諸如「自覺性的選擇」、「自我的苦心經營」(the elaboration of the self)、及「自我技藝」(technologies of the self)等表述方式。

簡而言之,對福柯而言,現代性態度是我們自發性的選擇:是面對時代時,我們的思想、文字、及行動針對體制限制所作的測試;目的是超越其侷限,以尋求創造性轉化。觀林壽宇的藝術生涯發展,正符合跨文化現代性的特質。

林壽宇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霧峰林家後代,他的父親林文欽與堂叔林獻堂都喜愛文學、戲劇與美術,林壽宇可說家學淵源,自小浸淫於文學與藝術的領域,奠定了日後朝藝術發展的道路。他在十六歲那年經香港赴英國,進入倫敦工藝學院修習藝術與建築。而促使原先只是想遊歷英倫的他認真選擇一所學校就讀的,正是他不曾或忘、父親手書的叮嚀:「求得真正的學問。」

林壽宇在現代繪畫中開創了個人之獨特風格,尤其早在他創作之初。在台灣的藝術創作者中他可以說是一枝獨秀的,這也更顯示出他的孤獨與寂寞,不過他始終堅持其創作理念,可說是台灣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把藝術用純粹性表達至淋漓盡致的藝術創作者。

八○年代初,極限藝術家林壽宇返回國內,集結多位藝術家如莊普、賴純純、陳世明、張永村、葉竹盛等人,以集體展覽方式,推崇新觀念與新思維,帶起台灣極簡、實驗空間藝術與「新材質」畫風的發展。自在的林壽宇,他可以把藝術上的純粹表現得那麼絕對,全然脫離了約定俗成而達到理性的純粹性,完全靠意志力完成。

林壽宇的作品構圖看似簡單,事實上是林壽宇建築的背景,嚴謹的在腦中構思後,以鋁片、壓克力、油彩等媒材在畫布上所構築的世界。林壽宇將建築結構的觀念與對音樂的感性,融合成他那獨特的藝術語言。用最簡約的色彩和理性的線條來表現時間和空間,作品呈現出東方的意境與西方文化的豐富意涵與隱逸超脫的氣質,帶給觀者無限的想像與靜謐的心靈感受。

林壽宇在一九八四年以其《繪畫浮雕雙聯作》成為首位獲故宮博物院典藏作品的當代畫家,但也就在同一年,自覺已臻繪畫創作顛峰、「簡直無法落筆了」的林壽宇,又出人意料地於春之畫廊舉辦歸國後第二次個展時,宣告繪畫已死,他從此封筆,未再公開展出。純粹、理性、簡約的追求到了極致,也難怪藝術家會覺得難以為繼之感。

二○○九年之後的全新創作、以畫布、鋁、鐵、壓克力為媒材的紙上作品及雕塑。暌違多年的林壽宇,作品風格依舊是極端理性而內斂的,而對於自己的藝術,他也一如往昔,不喜多做言說。真的問起,他會拋出一句經典出自《莊子‧知北遊》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林壽宇〈烈日〉林壽宇可以說是一位真正把藝術的語言純粹性表達至淋漓盡致的藝術工作者,在台灣肯定會是寂寞而孤高的,孤寂的遨飛在天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